北京中醫藥大學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的委托,編譯高等中醫藥院校英漢對照中醫本科系列教材,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及《英漢中醫藥學詞典》7種。這是中醫高等教材漢譯英方面空前盛大的工程,是一項大型科研活動。
中國醫藥學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醫療實踐、卓越的臨床療效,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今和未來,中醫藥學將發揮出更大的潛力,推動世界醫學向前發展,引起世界人民更多更大的重視與關注。近年來,外國朋友中學習、研究、應用中醫中藥的人越來越多,但由於語言文字的差異,給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他們迫切需要一套專業層次高、翻譯准確的英漢對照教材,以便更好學習中醫中藥。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唯一的中國重點中醫藥大學,自1957年接受外國留學生以來,已為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干名留學生。目前在校外國留學生近3百人,分別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積累了豐富的培養外國留學生的教學經驗,了解他們學習的規律和特點,這為編寫這套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北京中醫藥大學領導十分重視這套教材,專門組織了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和專業骨干從事編寫工作。全套教材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五版教材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吸收了中醫藥的最新科研成果,強調邏輯性、科學性、實用性,努力做到內容充實,重點突出,通俗易懂。
本套教材適用於留學生、國內學生及國內外研究中醫藥的學者。
為保證這套教材的學術與翻譯水平,中文內容特請全國著名中醫學專家王玉川教授、顏正華教授審定,英文譯文特邀美籍專家Fang Nengyu(方能御),concetta Maria Pirrone,GeOrge Francis Mclean審校。
此次出版的《針灸學》共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包括經絡系統的組成、經絡的生理功能及經絡學說在臨床上的應用、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循行病候以及十四經穴和經外奇穴的體表定位、層次解剖、主治病症、針灸方法等內容。中篇刺灸方法包括毫針刺法、灸法、其它針法以及耳針療法。下篇針灸治療包括70多種常見病的病因病機、辨證及處方。
由於時間緊迫,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真誠地歡迎國內外同道提出批評意見,以便再版時進行修改補充,使這套教材更加完善。
編譯工作過程中,得到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在此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