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盡量清楚地指出人類現象中純社會的現象,指出社會現象與人類的生命特征和物質特征有何不同。然而,有助于我區別上述兩種現象的觀點,正是那個用得最多。最自然的觀點,也就是用類比來指出社會事實和自然事實關系的觀點。多年前,我為《哲學評論》撰文,提出並在相當程度上發展了我的基本思想——承蒙當代最杰出的一位歷史哲學家賜信抬舉,說我的基本思想是“一把萬能鑰匙”。寫那些文章的時候,本書的腹稿已在醞釀之中,所以好多篇文章略經改寫而成為本書的章節。把這些文章結集出版僅僅是讓它們按照原來的想法各就各位而已。厚愛這些文章零碎闡述的社會學家,如果不棄,如今有機會對我這個觀點的全貌進行批評了。只要我的思想能夠被諸位寬宏大量地接受,對我個人的刻薄“禮遇”也就無所謂了。刻薄禮遇並非決無可能。實際上,我的構想本身也許就有自找麻煩的地方,正如種子可能會抱怨土壤一樣。話又說回來,我希望本書能夠進入能人之手,讓更加適合的人來發展這個思想。
我嘗試勾勒一種純粹的社會學,也就是粗線條描繪的普通社會學。按照我的理解,這樣一門學科適用于一切社會,包括古代。今天或未來的一切社會,正如普通生理學適用于一切物種一樣,它當然包括現存的。滅絕的或可以想象的一切物種。這樣一些原理簡單明快,而且同樣普遍適用。我承認,提純並證明這些原理比較容易,追蹤它們在應用過程中的迷宮反而比較難。然而,提出這些原理卻是合乎實際需要的。
過去,歷史哲學或自然哲學常囿于狹隘的歷史闡釋或科學解說體系,追求的是解釋全套或連串的歷史事實或自然現象,用必然的順序或序列展示這些事實或現象。這樣的嘗試必然要失敗。只有把實際情況放進浩瀚的偶然現象中去進行解釋,只有將其放進特定條件下的必然中去進行解釋,你才能夠對真實的現象給予解釋。真實的現象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游泳,就像星星在無窮的太空中游泳一樣。規律的思想就是依托在由這種事實構成的無窮太空之上。
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太古條件下,存在(existence)表現出來的情況必然和現在的情況相同。但太古之初的情況為何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在必然存在的底層,有某種非理性的東西。而且,在生命和物質兩個世界中,正如在社會里一樣,實際的東西似乎只構成潛在東西的一鱗半爪。請看星空的天性,恆星和星雲點綴其間,任意而為。請看一些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奇怪的天性。請看在廢墟和夭亡之下重重疊疊並肩而立的社會,請看它們扭曲脫位的各個側面。在這個方面,正如我即將提及的其他方面一樣,存在的三大類別——生命。物質和社會——有許多酷似之處。
第5章講邏輯模仿律,僅僅是準備要寫的一本書的練筆之作。如果展開論述,它可能會超過本書允許的篇幅。
我的觀點能夠提供新的答案,幫助我們解決存在分歧的政治問題和其他問題。不過,我似乎不必在此詳細演繹。而且,敷衍這些思想會使我偏離當下的主題。我抵擋住了敷衍諸如此類具體題目的誘惑,讀者諸君請勿怪罪。還有一個原因,一旦屈服于這種誘惑,本書的篇幅將被突破。
再容我說一說將本書獻給庫爾諾的緣由。我不曾師從庫爾諾,也不是他的門徒,我從未見過他。然而,此生有緣,我因病退學休養時,讀了他的許多著作。我常常想,即使他生在英格蘭或德國,只要他的著作翻譯成法語,他都會在法國人中名聲大振,我們周圍文理不通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尤其重要的是,在我感到沉悶的一段青春歲月里,由于眼疾而被迫只讀一本書時,正是庫爾諾的一本書使我不至于思想鬧饑荒。不過,除了這種老套的精神上的感謝之外,我還得補充一個感情色彩少得多的理由,否則難免遭人譏笑。即使我這本書不受歡迎——法國的學者隨時要有不受歡迎的精神準備,即使他之前可能因為得到公眾的認可而感到自豪——把本書獻給他也會使我感到欣慰。庫爾諾是從事哲學批評的聖伯夫。他眼光敏銳。思想深刻。富有洞見。他是造詣很深的幾何學家。無與倫比的邏輯學家,在經濟學領域,他是現代經濟學的先驅。總之,他是又一位奧古斯特‧孔德,純淨、濃縮、精練後的孔德。所以,當我意識到,連他這樣成績卓著的人有生之年都默默無聞,甚至在他身後也未享盛名——意識到這樣的局面,我豈敢抱怨功名未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