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兩位作者作為歐盟代表團的團長和成員,全程參加了1996年締結WCT和WPPT的外交會議,因此他們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特別是能夠了解一些不對外開放的談判內容。本書還將WCT和WPPT與之前締結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以及NTRIPS協定進行了比較,使讀者能從歷史的角度更加清楚地了解國際版權保護的最新發展。本書是第一本詳細深入地分析這兩個條約締約歷史以及條文內容的著作。它對于所有可能與這兩個條約打交道的專業人士來說,都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

本書的第一章(“條約的發展”)作為導論,介紹了WCT和WPPT的締約歷史背景,並且聯系現有的保護版權和鄰接權的國 際條約進行了展望。此外,這一章還詳細介紹了1996年外交會議通過WCT和WPPT時的議事規則和表決機制。第二章(“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條文的評論”)是本書的主要內容。它首先對解釋的原則進行總體闡述,然後對WCT和WPPT的每 一個條文以及相應的議定聲明或者宣言逐一進行評論。第三章(“沒有獲得通過的提案”)介紹了在外交會議召開以前或者召開期間進行討論,但最後沒有寫進條約的議題(取消非自願許可的規定;對出租的定義、修改權、保護音像表演)或者在外交會議上沒有得到進一步討論的議題(關于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第四章(“對條約成果的評價”)將WCT、WPPT與《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以及TRIPs協定進行比較,評估WCT和WPPT究竟具有哪些新增價值。
 

目錄

第一章 條約的發展
A 1991年以前國際版權法與鄰接權法的發展
B 關于制定伯爾尼公約可能議定書專家委員會和關于制定可能的新文書專家委員會
C 外交會議的籌備情況
D 外交會議的程序
第二章 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條文的評論
A 解釋原則
B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
C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WPPT)
第三章 沒有獲得通過的提案
A 取消非自願許可的規定
B 對出租的定義
C 修改權
D 保護音像表演
E 關于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
第四章 對條約成果的評價
A 較之《伯爾尼公約》(1971)的進步
B 較之《羅馬公約》的進步
C 較之WTO/TRIPS協定的進步
附錄一 擬由外交會議審議的《關于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若干問題的條約》實質性條款的基礎提案
附錄二 擬由外交會議審議的《保護表演者和唱片制作者權利條約》實質性條款的基礎提案
附錄三 擬由外交會議審議的條約的行政條款和最後條款的基礎提案
 

從燧人氏鑽木取火到火箭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人類自誕生之初,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發明創造。

歷史的車輪前進到了今天,知識在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中已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時代,各國政府對于知識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進步和經濟政治利益已有了愈來愈充分的認識。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知識產權制度從創建到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從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會議集體學習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建設,再到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問題已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知識產權法,作為專門研究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在今天也自然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使命。

讓我們先一起簡要看看知識產權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知識產權是近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制度,在西方國家建立較早,通常指各國法律所賦予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創造人對其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現代意義的專利法是1603年由英國頒布的,第一部現代意義的版權法是l709年英國頒布的《安娜女王法》,第一部現代意義的商標法是1804年法國頒布的《商標法》。20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經濟、文化、交通、通訊和國際交往的迅猛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作用,各國有關知識產權的國內立法以及國際上有關知識產權的公約也日益增多。長期以來,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文化較為發達,並且廣泛擁有較高的專利技術水平、文化產業和市場經濟,因而一直在全球範圍積極推動知識產權的保護,並且在知識產權的國際談判中一直佔有主導地位。隨著知識產權在拉動一國國內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增長中的作用不斷加強,它成為國際尖銳復雜的矛盾斗爭的一個領域。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在知識產權的國際談判領域,它們開始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為合理利用知識產權來保護自身權益而不斷努力著。在今天,在生物遺傳資源、傳統知識、文學藝術表達、專利、商標、域名等領域都能看到它們積極的身影。

知識產權,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會隨著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進入新千年,隨著網絡技術、生物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許多新的研究課題和領域又擺在人們面前。知識產權的每一個分支領域都需要投入極大的精力進行研究。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借鑒西方的先進的研究成果,深入理解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結合我國實際不斷完善中國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變得尤為必要。出于以上考慮,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精選了國外的知識產權精品近作,組織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同學進行翻譯,由我審校,陸續編輯出版這套“法學譯叢‧知識產權法系列”,供讀者學習、研究、參考。在有限的條件下,我們將盡力而為,為各界人士提供學習與研究的一些有益的讀物,為知識產權法學的繁榮與發展作出努力與貢獻。

郭壽康
2007年12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