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半葉以來,我國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蓬勃開展,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幾乎每年都有令人驚喜的考古新發現面世,猶如開啟了許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庫房。數量空前的古代藝術珍品呈現于世人的面前,使我們有可能據以改寫中國藝術史,特別是唐宋以前的古代藝術史。
大量豐富的新獲得的文物考古資料,一時還難于被藝術史家,尤其是廣大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須有人從事開路架橋的勞作,本書的編寫,正是想達到這一目的。兩位長久從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專家,將美術考古的最新成果分類整理,每類文物又以其發展最成熟、最輝煌的時期為重點,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的墓葬俑群,魏晉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來的墓室壁畫,等等,進行扼要的介紹。力圖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勾畫中國藝術歷史的發展軌跡,與讀者一起,探尋和發現中國藝術的真正美麗。
楊泓,男,滿族,1935年生于北京,195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學術專著有《中國古兵器論叢》(文物出版社。1985年)、《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現史》(文物出版社,1997年)、《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科學出版社,2000年)、《古代兵器通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及有關考古、美術論文約三百篇。還著有《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中華書局,2007年)、《華夏之美——中國藝術史圖鑒》(合著,香港中華書局,1993年)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