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放虎歸山》是大學者李零先生的最新雜文結集,書名取自十年前的一部舊作,裝的卻不少都是近年來所寫、未收入《花間一壺酒》的文字。主題依然是說男女、談兵法以及反思傳統文化等三大塊,文字精練通透,道理明曉易懂,發人之所未發。舊作如「漢奸發生學」,久負盛名,流傳已廣,新作如「傳統為什麽這樣紅」,以一篇而足使萬千文字皆失色。在這部新書里,李先生繼續「放逐邊緣」,跳出學術來讀雜書寫雜論。從中西文化思潮的爭論談到漢奸發生機制,從「真孫子」看文化界怪現狀談到歷史上由來已久的文人相傾,作者更是把怕老婆的話題講得趣味盎然又大有深意,接下來講房中術,講當下的傳統復興。篇篇惹人遐思、意味深長。
目錄
新版序言?
放虎歸山(代序)?
在啟蒙的光環下?
歷史怪圈?
服喪未盡的余哀?
大樹飄零?
最後的電話?
上海有個陳建敏?
讀《少年先鋒》?
屠宰時光?
「徒勞」的悲壯?
當代《封神榜》?
漢語中的外來語?
臨終關懷?
太史公去勢?
文人相傾?
紙上談兵?
「真孫子」(山東日記)?
紙上談兵——裝孫子?
俠與武士遺風?
漢奸發生學?
閉門造車?
高羅佩與馬王堆房中書?
閉門造車——房中術?
懼內秘辛(一)?
懼內秘辛(二)?
近作十篇?
偉大不需要吹牛?
為什麽說曹劌和曹沫是同一人?
關於《花間一壺酒》的訪談?
生活中的歷史?
說話要說大實話?
南白和北白?
南城讀書記?
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
萬歲考?
傳統為什麽這樣紅?
原版後記
放虎歸山(代序)?
在啟蒙的光環下?
歷史怪圈?
服喪未盡的余哀?
大樹飄零?
最後的電話?
上海有個陳建敏?
讀《少年先鋒》?
屠宰時光?
「徒勞」的悲壯?
當代《封神榜》?
漢語中的外來語?
臨終關懷?
太史公去勢?
文人相傾?
紙上談兵?
「真孫子」(山東日記)?
紙上談兵——裝孫子?
俠與武士遺風?
漢奸發生學?
閉門造車?
高羅佩與馬王堆房中書?
閉門造車——房中術?
懼內秘辛(一)?
懼內秘辛(二)?
近作十篇?
偉大不需要吹牛?
為什麽說曹劌和曹沫是同一人?
關於《花間一壺酒》的訪談?
生活中的歷史?
說話要說大實話?
南白和北白?
南城讀書記?
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
萬歲考?
傳統為什麽這樣紅?
原版後記
序
《放虎歸山》是我的第一本雜文隨筆集,1996年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編入《書趣文叢》第四輯,責編是吳彬(署名脈望)。
這個集子收了二十五篇文章,加上代序和後記,只是薄薄的一個小冊子,當時賣得還不錯,好些朋友讀過,很喜歡。他們鼓勵我,說思想、文筆都好,我也覺得,其中有幾篇還可以,至少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此書售罄已久,老是有人提起,勸我再版。其實,那本書錯字很多,好心人經常向我指出。我也想,應該把它修改一下,不然,對不起讀者,但老是抽不出時間。
1980年代,我很學術,幾乎一點雜書不看。1985年後,我對自己很不滿,覺得自己像關在動物園里的老虎。1988年,我開始寫點半學術不學術稍微離專業遠一點的東西,文章全是用筆名,沒人知道我是誰。如收在集中的頭兩篇,就是用筆名。筆名「吳欣」是諧音「無心」,表示心不在焉,玩票而已。這兩篇東西,都太嚴肅,放不開。其中第二篇,發在《東方紀事》上,文章是用筆名,但目錄下有個顧問名單,里面有我,是用真名。他們不知道我是干什麽的,給我加了個頭餃,叫「理論家」。
我心想,真逗,我算哪門子理論家?
吳彬勸我編這個小冊子,當然和《讀書》有關。
我在《讀書》發文章,第一篇是《紙上談兵》(即現在題為《紙上談兵——裝孫子》的那篇),登在1992年1l期。在這之前,我和《讀書》沒關系,既不是它的作者,也不是它的讀者,不訂也不買,根本沒工夫看。
這以後,1993、1994、1995、1996年,我在《讀書》連續發過幾篇文章,都是用真名真姓。我開始變成《讀書》的作者。這些文章,多是讀書雜感,寫著玩。沒想到,《漢奸發生學》給我闖下大禍,誇我有一大堆人,罵我也有一大堆人,輿論嘩然。
吳彬讓我編集子,我也沒想到。因為我攏共也沒寫過幾篇雜文。
1995年夏天,憋在西雅圖編集子,手頭只有十篇文章,勉強可以稱為雜文,《讀書》上五篇、《讀書》外四篇,加一篇沒發表的日記,就這麽多。
因為數量太少,我加了六篇序跋。可是,加上這些也不夠。那年夏天,我一口氣寫了九篇文章。
最後,穿靴戴帽,寫序跋。我給這書起了個怪名,叫「放虎歸山」,感慨萬千,大談老虎,吐不能讀書之苦。
這本集子,就是這麽湊起來的。
┅┅
這個集子收了二十五篇文章,加上代序和後記,只是薄薄的一個小冊子,當時賣得還不錯,好些朋友讀過,很喜歡。他們鼓勵我,說思想、文筆都好,我也覺得,其中有幾篇還可以,至少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此書售罄已久,老是有人提起,勸我再版。其實,那本書錯字很多,好心人經常向我指出。我也想,應該把它修改一下,不然,對不起讀者,但老是抽不出時間。
1980年代,我很學術,幾乎一點雜書不看。1985年後,我對自己很不滿,覺得自己像關在動物園里的老虎。1988年,我開始寫點半學術不學術稍微離專業遠一點的東西,文章全是用筆名,沒人知道我是誰。如收在集中的頭兩篇,就是用筆名。筆名「吳欣」是諧音「無心」,表示心不在焉,玩票而已。這兩篇東西,都太嚴肅,放不開。其中第二篇,發在《東方紀事》上,文章是用筆名,但目錄下有個顧問名單,里面有我,是用真名。他們不知道我是干什麽的,給我加了個頭餃,叫「理論家」。
我心想,真逗,我算哪門子理論家?
吳彬勸我編這個小冊子,當然和《讀書》有關。
我在《讀書》發文章,第一篇是《紙上談兵》(即現在題為《紙上談兵——裝孫子》的那篇),登在1992年1l期。在這之前,我和《讀書》沒關系,既不是它的作者,也不是它的讀者,不訂也不買,根本沒工夫看。
這以後,1993、1994、1995、1996年,我在《讀書》連續發過幾篇文章,都是用真名真姓。我開始變成《讀書》的作者。這些文章,多是讀書雜感,寫著玩。沒想到,《漢奸發生學》給我闖下大禍,誇我有一大堆人,罵我也有一大堆人,輿論嘩然。
吳彬讓我編集子,我也沒想到。因為我攏共也沒寫過幾篇雜文。
1995年夏天,憋在西雅圖編集子,手頭只有十篇文章,勉強可以稱為雜文,《讀書》上五篇、《讀書》外四篇,加一篇沒發表的日記,就這麽多。
因為數量太少,我加了六篇序跋。可是,加上這些也不夠。那年夏天,我一口氣寫了九篇文章。
最後,穿靴戴帽,寫序跋。我給這書起了個怪名,叫「放虎歸山」,感慨萬千,大談老虎,吐不能讀書之苦。
這本集子,就是這麽湊起來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