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墓志》,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書刻,蜀王楊秀撰文。清嘉道年間在西安出土,藏上海徐渭仁家,清咸豐二年(公元1853年)兵燹後石佚。正書,二十一行,行十三字。清汪《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稱其「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康有為評價其「筆法精絕,如有妙理,北朝碑實少此種,惟《美人董氏志》娟娟靜好略近之」。
《蘇孝慈墓志》又稱《洪州總管蘇孝慈墓志》,或稱《蘇慈墓志》,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所立,正書,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緒十四年出土於陝西蒲城,志石完好,字跡清晰。康有為評曰「其端整妍美足為千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
《董美人墓志》、《蘇孝慈墓志》書刻時間前後只相去六年,出土地又同在陝西,書風極其相似,兼有北碑之端庄峻勁,又有晉宋新體流美清雋之新風。
隋代書法,尤其是楷書發展是一個關鍵時期。盡管時間不長,書法遺跡也十分有限,但存世書跡的品質非常優秀,成為後代學習書法藝術和研究書法發展史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