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文化基礎

圖說中國文化基礎
定價:408
NT $ 355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介紹有關古代文化的基礎知識。書中共800余幀圖片,全方位詮釋了五千年之璀璨文化;40萬言,詳略得當,盡展中華輝煌文明之筋骨血肉。全書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制度、宗法·禮俗、法律、天文·歷法、歷史、地理、哲學、校讎學及工具書等。

本書是由海內外十余專家共襄普及華夏文明之盛舉,是通覽中國文化的上佳入門讀物。書中共800余幀圖片,全方位詮釋了五千年之璀璨文化;40萬言,詳略得當,盡展中華輝煌文明之筋骨血肉。全書系統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門類知識,內容涵蓋面廣,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中國文化的較好的讀本。
 

目錄

政治·經濟制度
察舉·九品中正制
科舉取士
天地四時與職官
幕府制度
官學和私學
兵役制度
貨幣制度
土地制度
度·量·衡
商業活動
宗法·禮俗
姓氏·名字
避諱
謚號、廟號、尊號與年號
宗法制度與親屬稱謂
吉禮
凶禮
軍禮
賓禮
嫁娶制度及冠禮
離異問題
女誡、閨訓
媵妾·宮嬪制度
法 律
立 法
儒家法律觀
刑 罰
獄訟
監察
天文·歷法
二十八宿及其他
計時單位及記錄方法
二十四節氣
歲首與建正
傳統節日
歷史
四大發明與科技成就
編年體史書
紀傳體史書
《通鑒紀事本末》與紀事本末體史書
」十通」和歷代會要
方志與地方文獻
史學批評
地 理
地理行政區划
都城建造·六大古都
地圖的繪制展
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長城及其關隘
水利工程
哲 學
儒學之發展
道家與美學境界
墨翟與后墨
苟況與《苟子》
韓非
邏輯學派·詭辯家
陰陽家·歷史循環論
《戰國策》·縱橫家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儒家經典·經學
經今古文學之爭
魏晉玄學
理學與朱熹
清代考據學
西方學術之輸入
宗 教
原始宗教與巫術文化
佛教東漸及發展
道家·道教文化
基督教在中國
伊斯蘭教今昔談
文 學
風騷傳統
神話與傳說
古代的文體及特點
駢文
古文運動
古代詩歌
詞及其風格流派

戲 曲
詞調詞譜·曲調曲譜
元散曲·明小曲
詩話·詞話
講唱文學
古典小說
文學批評
語言學
古代的方言及其發展
上古音的韻部
反切注音與古今漢語的聲調
六 書
右文說與右音說
字源與語源學說
《爾雅》與《說文解字》
訓詁學
詞義的演變

古書中的代稱
校讎學及工具書
古籍版本
古籍校勘
古籍目錄
古籍典藏
工具書之選用
古代類書
古代叢書
古書的輯佚
偽書的辨別
藝術·體育及其他
書法藝術
繪畫藝術
建築藝術
音樂·樂器
舞蹈
民間拳術
體育
服飾
飲食
茶文化·酒文化
人口狀況
歷代帝王陵寢
妓女與妓女文化
附錄
 

近年來,文化熱不斷升溫,以文化命名的書籍非常之多,這可見「文化」包含的內容有愈益擴展之勢。無論哪一種行業,哪一種活動幾乎都可以和文化聯系上,如旅游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等等。「文化」本來就有廣、狹二義。廣義的文化和自然物、自然存在相對而言,舉凡人類勞動所創造的一切成果,無不可稱之為「文化」。如 「原始文化」、「舊石器文化」,指的是初民「穴居野處」之時,能夠簡單加工石器,開始用火,已脫離了一般動物那樣的一個階段。隨着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都極大地豐富、復雜起來,廣義的文化便兼綜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個方面。人們特予關注並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也就是狹義的「文化」。「精神文化」包含了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觀念、信仰、習俗等等。這些方面的差別,往往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特點與個性。現在,人們已認識到世界的發展,必須允許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只有各種文化的取長補短,互利合作,才能出現一個和諧的世界。正緣於此,文化的研究才受到了空前的重視, 「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大力地發掘、搶救,便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古代對於「文化」一詞的解釋,從來是側重精神層面的。文獻中最早將「文」與「化」聯系起來的,是《周易·責卦》的彖辭,其雲:「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晉代人干寶的注解說: 「四時之變,懸乎日月;聖人之化,成乎文章。觀日月而要其會通,觀文明而化成天下。」「要其會通」即含有天人相應的意思。古代人理解文化、文章、文明幾乎同義。「文明」即「文章而光明」的意思。這里所謂的 「文章」是指禮樂制度等屬於上層建築的東西。應該說「文明」是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所達到的一個標准。有了禮樂制度,講求道德規范,社會才完全擺脫了蒙昧、野蠻,進入了文明時代。古人理解「文化」,尤其着眼在「化」字上,那就是以人文去教化、感化人們,使整個世界具有亮采,日臻美好。

「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悠久的傳統文化塑造了我們民族的性格,鑄成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在我們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審美心理等方面,無不打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

當我們面臨着現代化發展的時候,傳統文化仍舊發揮着它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或者成為發展的動力,或者成為因襲的重擔。我們的任務只能是:繼承並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同時揚棄其中的糟粕,克服其消極的影響。傳統文化樹立了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確立了吸取、融合外來文化的基礎。因此,它不是歷史的陳跡,也不是抱殘守缺者崇拜的偶像。它是發展民族新文化的邏輯起點,是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切合現代生活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心要條件。

以前,我們曾編寫出版過一部《古代文化基礎》,旨在介紹有關古代文化的基礎知識。因其涵蓋面廣,篇幅適中,可讀性強,頗受讀者歡迎。此書早已售罄。現在新世界出版社認為作為基礎知識,基本上沒有過時之虞。為迎接文化高潮,此書仍有向讀者推薦之價值,決定重新編輯出版。我們征詢過原出版社,並無異議。對新世界出版社,我們謹表謝忱。本書責編鄭利強先生在編輯體例,插圖安排等方面,有許多創新並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我們十分感謝。

郭維森 2007年8月3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