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表述深入淺出,融知識性、學術性、趣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有較高的閱讀和收藏價值。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中國是一個對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文明古國。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前輩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精神財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寶庫。這不僅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這些文化遺產曾經是全民族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幫助華夏兒女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使中華民族雖歷經滄桑卻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成為傳承民族精神的紐帶。傳統節日形成和發展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尤其是反映了民間生活的風貌。傳統節日既留下了各時代人民生產生活的軌跡,也映現出他們的理想願望、追求信仰。
我國的節日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從起源看,不少節日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產生,包含中國農耕文明的社會特性和信仰崇拜的內核要素。這些節日,不僅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和人文內涵,還為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作出過重大貢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節日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不斷豐富,重要性不斷增強。其中一些重要節日逐漸從單純的民間習俗演變升華為國家盛典。到秦漢時期,我國的主要節日已基本定型,春節、元宵節、寒食節(唐代整合演變為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已經上升為全社會節日,成為官民同慶的禮俗。同時,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外文明的交流使我國節日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如端午節對南方楚越民族信仰習俗的吸收,臘八節受佛教的影響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春節最早主要是漢族的節日,後來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重大節日。我國傳統節日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不管華夏兒女身處何方,它都因為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而受到尊重和呵護。
新時期以來,隨著國家的全面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傳統文化日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傳統節日仍然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推崇和喜愛,但在青年一代中,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正在沖淡傳統節日的影響,西方節日正成為一些人更加熱衷的節日。可以說,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近幾十年來表現出的變化,超過了以往幾千年變化的總和。與此同時,傳統節日在港澳地區和海外華人中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香港,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節日都被完好地傳承下來。除了春節以外,清明、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在香港均為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