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產權這個核心問題,以建國後我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為背景,運用產權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思想,借助計量經濟學為分析工具,深刻闡釋了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共有與私用」的產權特征及對現實經濟生活的影響。描述了土地二輪承包政策的落實、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土地承包權的調整等當前農村土地關系的基本狀況,也涵括了對有關法律的認知、基本政策的認同等農民主觀意願的分析,內容比較全面。縝密的邏輯加翔實的實地調查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有了這個特色,讀起該書,既感覺觀點鮮明,論證有力,又感覺通俗易懂、內容豐富。
作者簡介:
趙陽,1965年生,湖南人,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現在中央農業政策咨詢部門就職。研究員、博導,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兼職教授,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世界銀行和FAO專家。合、獨著出版中(英)文著作9本,發表論文100余篇。
目錄
序 陳錫文
第一章 導論:從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看當前中國的農地制度
第二章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研究
第一節 農地產權制度的研究路線
第二節 農地產權的制度變遷
第三節 農地家庭承包制度的經濟效果
第四節 下一步農地產權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 土地改革:確立「耕者有其田」的農地制度
第二節 合作化運動初期的農地制度
第三節 合作化運動進一步發展後的農地制度
第四節 人民公社的農地制度
第五節 十一屆三中會會以來:以家庭為主的土地承包制
第四章 農地產權制度的法律規范及其發展
第一節 農民對農地法律的認知情況
第二節 農地產權制度在法律中的體現
第三節 農民對農地產權法律規范的認同意願
第四節 現行農地法律的局限與完善
第五章 農地制度的產權結構:一個簡潔的數量描述
第一節 使用權(控制權 Control Rights)
第二節 剩余索取權(收益權 lncome Rights)
第三節 讓渡權(Alienation Rights)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農地產權結構的制度特性
第一節 「共有私用」下的土地再分配制度
第二節 土地再分配制度的決定因素分析
第三節 計算模型與估計結果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市場發育
第一節 土地的流轉和市場發育的現狀
第二節 土地市場發育的決定因素:分析模型及假設的建立
第三節 對農地市場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負擔
第一節 農民負擔成因的研究回顧
第二節 農業稅費的分布和結構
第三節 農民負擔的決定因素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農地產權的穩定性與農戶投入行為
第一節 農民的投入行為的理論回顧
第二節 農戶對農家肥投入的決定因素分析
第三節 模型構建與結果估計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不是結論的結論:邁向一個數量化的制度分析
參考文獻
附表附圖
後記
第一章 導論:從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看當前中國的農地制度
第二章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研究
第一節 農地產權制度的研究路線
第二節 農地產權的制度變遷
第三節 農地家庭承包制度的經濟效果
第四節 下一步農地產權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 土地改革:確立「耕者有其田」的農地制度
第二節 合作化運動初期的農地制度
第三節 合作化運動進一步發展後的農地制度
第四節 人民公社的農地制度
第五節 十一屆三中會會以來:以家庭為主的土地承包制
第四章 農地產權制度的法律規范及其發展
第一節 農民對農地法律的認知情況
第二節 農地產權制度在法律中的體現
第三節 農民對農地產權法律規范的認同意願
第四節 現行農地法律的局限與完善
第五章 農地制度的產權結構:一個簡潔的數量描述
第一節 使用權(控制權 Control Rights)
第二節 剩余索取權(收益權 lncome Rights)
第三節 讓渡權(Alienation Rights)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農地產權結構的制度特性
第一節 「共有私用」下的土地再分配制度
第二節 土地再分配制度的決定因素分析
第三節 計算模型與估計結果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市場發育
第一節 土地的流轉和市場發育的現狀
第二節 土地市場發育的決定因素:分析模型及假設的建立
第三節 對農地市場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負擔
第一節 農民負擔成因的研究回顧
第二節 農業稅費的分布和結構
第三節 農民負擔的決定因素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農地產權的穩定性與農戶投入行為
第一節 農民的投入行為的理論回顧
第二節 農戶對農家肥投入的決定因素分析
第三節 模型構建與結果估計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不是結論的結論:邁向一個數量化的制度分析
參考文獻
附表附圖
後記
序
趙陽同志的著作《共有與私用:中國農地產權制度的經濟學分析》問世了。趙陽同志是我多年的同事,他從1987年到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以來,就一直從事「三農」問題的政策咨詢和理論研究工作,多次參與和組織為決策服務的農村調研活動,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有比較全面的把握,對土地制度、公共財政和基層組織等方面的問題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在國內外發表的學術成果曾多次獲得國家和單位的獎勵。這些年在承擔比較繁雜的事務性工作的同時,仍結合自身的工作性質堅持思考,積極參與農村情況的調研和理論著作的撰寫,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學術文獻,發表了若干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成果。
翻閱中國明清時期的經濟史料,「丁」和「畝」也許是兩個出現最頻繁的關鍵字。「丁」一般泛指人口(「人丁」、「丁口」),也特指男勞動力(如「成丁」,特別涉及賦稅時);「畝」即指田、地。可見,人、地問題及其關系歷來就是受決策者和史學研究者高度重視的經濟社會問題。正如作者在本書第一章導論中開宗明義地提出的那樣:「農村土地制度實際上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人與地的關系,另—層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所謂人地關系,就是指農村土地制度對土地物權屬性的界定,通過這種界定,可以清晰地表達某一塊土地歸何人所有,誰有權利支配這塊土地,或是耕作、或是出租,以及誰享有這塊土地的收益等財產關系的內涵。所謂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通篇看下來,本書的研究也正是圍繞「人」和「地」兩個字為中心展開的。從理論分析到實證檢驗,層層剝去,我們看到了產權制度這個核,圍繞這個核,作者從法與制度的變遷,到主體的經濟行為和績效,向讀者展現了一種嚴肅的邏輯和豐富的感知相結合的學術風格。我曾在很多場合都講過這樣一個觀點:經濟學的分析應該是冷靜的,但經濟學家不應該是「冷酷」的!中國的「三農」問題研究尤其如此,既要懂得並嚴肅認真地去面對國情,又要時刻懷有對農民深厚的感隋。中國土地問題的研究浩如煙海,其中當然不乏力作。我從這本短小精悍的書稿中,看到了作者認真的思考,也看到了他思考背後的感情。
本書圍繞產權這個核心問題,以建國後我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為背景,運用產權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思想,借助計量經濟學為分析工具,深刻闡釋了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共有與私用」的產權特征及對現實經濟生活的影響。在本書中,作者還依靠大量第一手的調查資料,描述了土地二輪承包政策的落實、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土地承包權的調整等當前農村土地關系的基本狀況,也涵括了對有關法律的認知、基本政策的認同等農民主觀意願的分析,內容比較全面。縝密的邏輯加翔實的實地調查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有了這個特色,讀起該書,既感覺觀點鮮明,論證有力,又感覺通俗易懂、內容豐富。作者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善於從新的角度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比如,作者敏銳地意識到土地調整是否打破村民小組界限對於農地產權穩定與否具有關鍵含義,並從多方面對其影響進行了科學的實證。在本書中,像這樣令讀者耳目一新的地方還有很多。《共有與私用:中國農地產權制度的經濟學分析》一書也反映出作者在學術研究方面所具有的較深功底和良好素養。
……
翻閱中國明清時期的經濟史料,「丁」和「畝」也許是兩個出現最頻繁的關鍵字。「丁」一般泛指人口(「人丁」、「丁口」),也特指男勞動力(如「成丁」,特別涉及賦稅時);「畝」即指田、地。可見,人、地問題及其關系歷來就是受決策者和史學研究者高度重視的經濟社會問題。正如作者在本書第一章導論中開宗明義地提出的那樣:「農村土地制度實際上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人與地的關系,另—層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所謂人地關系,就是指農村土地制度對土地物權屬性的界定,通過這種界定,可以清晰地表達某一塊土地歸何人所有,誰有權利支配這塊土地,或是耕作、或是出租,以及誰享有這塊土地的收益等財產關系的內涵。所謂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通篇看下來,本書的研究也正是圍繞「人」和「地」兩個字為中心展開的。從理論分析到實證檢驗,層層剝去,我們看到了產權制度這個核,圍繞這個核,作者從法與制度的變遷,到主體的經濟行為和績效,向讀者展現了一種嚴肅的邏輯和豐富的感知相結合的學術風格。我曾在很多場合都講過這樣一個觀點:經濟學的分析應該是冷靜的,但經濟學家不應該是「冷酷」的!中國的「三農」問題研究尤其如此,既要懂得並嚴肅認真地去面對國情,又要時刻懷有對農民深厚的感隋。中國土地問題的研究浩如煙海,其中當然不乏力作。我從這本短小精悍的書稿中,看到了作者認真的思考,也看到了他思考背後的感情。
本書圍繞產權這個核心問題,以建國後我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為背景,運用產權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思想,借助計量經濟學為分析工具,深刻闡釋了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共有與私用」的產權特征及對現實經濟生活的影響。在本書中,作者還依靠大量第一手的調查資料,描述了土地二輪承包政策的落實、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土地承包權的調整等當前農村土地關系的基本狀況,也涵括了對有關法律的認知、基本政策的認同等農民主觀意願的分析,內容比較全面。縝密的邏輯加翔實的實地調查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有了這個特色,讀起該書,既感覺觀點鮮明,論證有力,又感覺通俗易懂、內容豐富。作者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善於從新的角度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比如,作者敏銳地意識到土地調整是否打破村民小組界限對於農地產權穩定與否具有關鍵含義,並從多方面對其影響進行了科學的實證。在本書中,像這樣令讀者耳目一新的地方還有很多。《共有與私用:中國農地產權制度的經濟學分析》一書也反映出作者在學術研究方面所具有的較深功底和良好素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