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西方文明進程譯叢”,是從當代歐洲的對這個問題研究有素的學者們的著作中選輯出來的。“西方文明的進程”,顧名思義是講文明在歷史上的進展和演變。文明這個我們常見的概念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如果不對它進行仔細的研究,那麼它只不過是一個空泛的名詞而已。然而,當我們進入文明進程之中,就會發現,大至宇宙六合,小至縴芥之微,莫不包括在文明的進程里,其中既有如畫的風景,也有驚濤駭浪。但是,說到底,文明的品格總是把社會推向前進的。
這一套“譯叢”好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它,我們看到西方文明特別是歐洲文明在它的進程中所展現出的種種風采。雖然選題只能展出文明進程中的吉光片羽,但是足以使我們從中領略到文明的魅力。
在這套“譯叢”里,讀者們將贊嘆荷馬史詩的壯美和希臘文化的優美。黑格爾曾經說,當一個歐洲人提到希臘的時候,“家園之感”便會油然而生。在古希臘,有歷久不衰、充滿想象力的神話,有初創的城邦政治,有學苑式的辯論,有睿智的哲學,有表現大悲大喜的戲劇,有科學的萌芽,有兵戈相見的戰爭,有“奧林匹克的聖火”……希臘文化,因此成為後來歐洲文化發展的源泉,人們可以從中汲取力量、智慧和美感。“譯叢”將展現古羅馬的“帝王氣象”和它的興衰成敗以及法的精神。中世紀常被稱為“黑暗世紀”,然而早有學者指出,它並不是“歷史的斷裂”,歐洲的中世紀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誠然,它有“黑暗”的一面;但在基督教文明的演進過程當中,從神學到世俗人文的文化教育有了發展,最早的大學誕生在這個時期,工商業有了進步,市民社會的胚胎以及民族國家的孕育和雛形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應運而生的“土壤”。作者們在關于中世紀的著作中,用他們的視角和詩情畫意的筆觸,描繪了中世紀引人入勝的社會風情。實際上,中世紀為近代歐洲播下了種子。而後,人們所熟知的天文革命、航海冒險、科學思維與發明、自由貿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以及持續不斷的產業革命,既波瀾壯闊,又水到渠成地首先把西歐推向了近現代。
19世紀的歐洲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歐洲。在一個舞台上是新舊制度的交替和斗爭,列強間的爭奪與沖突,咄咄逼人的態勢越到後來越臨近更大規模的戰爭。而在另一個舞台上,則上演著繼承和發揚了幾個世紀的人文傳統的“戲劇”。一個又一個的作家、學者、記者、科學家、藝術家等等形成了富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直面人生、批判社會,從不同的方面以不盡相同的思想傾向,代表了人類的共同良知與正義。巴爾扎克一生只有51歲,寫出了浩瀚的《人間喜劇》;維克多‧雨果以人道主義精神,到晚年為實現歐洲的和平與聯合而大聲疾呼;埃米爾‧左拉正義凜然地為平反“德雷福斯冤案”而吶喊,發表了響徹全歐的《我控訴!》,在《曙光報》上刊出時,主編增加了“知識分子宣言”的副標題,從此確立了法國知識分子的批判品格。在“譯叢”中,專門有一本題為《自由之聲——19世紀法國公共知識界大觀》,鮮活地反映了這個時期的法國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
這是一套可讀性很強、語言生動,可供一般有興趣的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學習文明史時的參考書。在文明進程中漫步,有如進行一次含義豐茂的旅行,沿途風光讓人目不暇給。最後,讓我借用朱光潛先生“談美”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總序”︰
“慢慢走,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