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五代戰友亂、平定天下的大宋王朝,人一開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禍根:北方諸國的軍事威脅和沖擊,迫使王朝內部日 漸軟弱的退讓求和;「崇文抑武」的國策帶來文化藝術的空前繁榮,卻無法掩蓋國民性格的逐漸墮落定型;王安石等人的銳意變法、進步改革,最終卻走向激烈黨爭、私欲橫行┅┅
「陳橋兵變」時的趙匡胤一定沒有想到,他身後這個延續數百年的大宋王朝,一面是經濟繁榮,理性文明,雍容繁華,另一面卻是外交軟弱,黨爭激烈,最終偏安一隅直至滅亡。
無論如何「澶淵之盟」是個屈辱的城下之盟,更為惡劣的是開了妥協、迷信和談、不抵抗的先例,成為解決和西夏、金國爭端的范本,在簽訂和約時,大宋此后數百年的宿命就已經被決定了。歷史卻也呈現一種別樣的公平:歲幣使契丹群狼不勞而獲,逐漸喪失了劫掠的本能,退化在只會坐享其成的廢物。到遼興宗時,以往馳騁和風的契丹鐵騎就被西夏連續擊敗,丟盡臉面。每年三十萬的鑫帛,竟毀了一個剽悍的民族!無敵的不是鋒利的刀槍,不是縱橫的鐵騎,更不是「神授」的君權,而是人見人愛的花花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