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智源:貞觀政要

帝王的智源:貞觀政要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雷家驥 編/撰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02814X
  • ISBN13:9787506028141
  • 裝訂:258頁 / 24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貞觀政要》為唐朝名史家吳兢所輯纂,分為十卷,廣泛地記載了唐太宗君臣的言論,主要是一部語錄體的書,內容包括了政治、制度、人事、教誡子弟、研討做人做事的道理、探究學術、討論國防軍事,乃至私生活等問題。這部書也和驥先前所編撰的《資治通鑒》一樣,為後代帝王常讀之書。與今比較,則《貞觀政要》的課讀如同大學生修三民主義課程,而《資治通鑒》則如修中國通史課程,皆為帝王的「共同必修科」。

本書約在第8世紀初期唐玄宗開元間(713~741)輯成,距離唐太宗之死不過數十年。這時史料未佚,書籍豐富,所以吳兢能夠采擷輯錄。正因如此,本書不僅是中國傳統論政的寶典。也是研究初唐歷史的基本史料。你要知道「貞觀之治」如何達成,此書是非讀不可的。


雷家驥,1948年生,文學博士。現任台灣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中國史學觀念史》、《武則天傳》等。
 

目錄

「中國式思維」與讀經
致讀者書
修訂版序
上篇 貞觀重要人物略傳
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略傳
一、李世民的家世與性格
二、由平定天下至貞觀之治
三、唐太宗的後半生
第二章 貞觀名臣列傳
一、房玄齡
二、杜如晦
三、魏徵
四、王
五、李靖
六、虞世南
七、李
八、馬周
下篇 問題討論的展開
第一章 統治問題的展開
一、論怎樣做一個統治者
二、論政治的重要原則
第二章 論怎樣求諫和納諫
一、求得諫諍的談論
二、納諫的行為和言論
三、直諫
第三章 論君臣之際和制度的建立
一、論君臣的鑒戒
二、有關慎選官員的談話
三、有關封建的爭論
第四章 教育皇子們的言論
一、分別太子和諸王名分的討論
二、論尊敬師傅
三、教誡太子和諸王
四、規諫太子的言論
第五章 論美德(上)
一、論仁義
二、論忠義
三、論孝友
四、論公平
五、論誠信
第六章 論美德(下)
一、論儉約
二、論謙讓
三、仁惻之心
四、論慎所好
五、論語言須慎重
六、論杜絕讒邪
七、悔過之言
八、論貪鄙
第七章 崇揚學術
一、崇揚儒學
二、論史學的意義與功用
三、批評禮、樂和社會風氣
第八章 論治國的實際問題
一、談務農
二、論刑法的原則
三、論特赦和法令的統一
四、有關朝貢的談話
五、論國家興亡之機運
第九章 論戰爭與國防
一、論戰爭與國防
二、安邊問題的爭論
第十章 有關私生活的言論
一、關於旅游
二、關於略獵
三、關於災祥的看法
四、論貫徹始終
附錄 原典精選
 

1980年高上秦先生為台灣的時報文化公司主編一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邀我改寫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吳兢的《貞觀政要》。於時我初在大學任教未久,研教忙碌,受命之後,前書遂以口述錄音、學友謄抄的方式進行改寫;後書則親手為之,於今猶感其事瘋狂,可謂「咸豐(咸瘋)年間遺事」!

去年底,突接北京東方出版社的來電,詢余將二書交由該社出版的可能,並說明其原因。余感兩岸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出版的確應有交流的需要,以故本世紀初應邀為北京人民出版社撰述過《武則天傳》一書。竊思該書雖是此岸的個人觀點,但仍獲彼岸讀者的好評,是以如今也不妨再接再厲,增強出版交流。由於事涉智能財產權,不敢造次,所以先與原公司相關主管做過溝通,決定將兩書重新修訂,然後諾其所請。

當年《資治通鑒》改寫的方式既是口述錄音,因此字斟句酌之間頗有未當之處,錯別字以及標點符號亦有不少未妥,於今皆予以修訂。另外,原版無意介述《資治通鑒》在後世學界的價值和影響,未免是該版的一大缺憾,於今修訂遂予以補充,立為一節。

至於《貞觀政要》,修訂的方式亦同,而將原典固有的虞世南、李(責力)、馬周三傳補入。此三傳是吳兢原典所固有,他當時理應認為此三人對襄助唐太宗達成「貞觀之治」不可或闕;然而魯鈍如我,格於字數篇幅以及對此判斷不甚認同,以故刪去。如今馬齒已增,始知向學不精!李(責力)為唐朝開國立有大功不說,就以他協助李靖滅亡當時世界強權東突厥,平定漠北強權薛延陀,以至攻取朝鮮三國置為唐土,使東亞秩序置於天可汗單一國際體制之下的功勞而言,即為此後歷代名將所不能及,因此對「貞觀之治」可雲大矣!虞世南、馬周富有學辯,勸諫太宗的風格雖與魏徵、王(王圭)不同,但他們引經據典、援史人政的諫論方式,匡正太宗之失,以使國家能躋於「貞觀之治」,責獻也不謂不大。因此太宗曾感慨地對侍臣說:「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治!」又說:「虞世南於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當代名臣,人倫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之中無復人矣,痛惜豈可言耶!」至於對馬周。太宗也曾說過:「自朕臨御天下,虛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進諫。自徵雲亡,劉洎、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繼之。」可見他對二人佐治貢獻的推崇。如今因修訂的機會而將他們補入,庶亦可補當年之失。

唐太宗在魏徵死後,曾傷感地說過一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其實《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二書都是後來帝王的教科書。所不同者,就是司馬光「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作敘述重點,提供天子直接從歷史興替中學習治國經驗,因此《資治通鑒》是一部「以古為鏡」的史學巨著,稱之為「天子之鏡」實不為過。至於《貞觀政要》,則是唐太宗與群臣論治,尤其是從歷史興替、人物功過中檢討政治原理的學思言行的紀錄,所以是古鏡、人鏡兩鏡合一的「天子之鏡」。兩者若與當今高校的必修學科相較,則《資治通鑒》固是天子直接學史的「天子之鏡」,具有「中國通史」教科書的性質;而《貞觀政要》則是天子與人論史的「天子之鏡」,因此頗有「政治理論」或「馬列主義」教科書的性質,此其異耳。

總之,如今修訂完畢,庶幾可以稍補當年的「咸豐遺憾」了。

雷家驥 2007年春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