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美學呢?它是關于人類各個方面、各種程度以及各個領域中的美感經驗的科學和哲學。從藝術精神在史前人類野獸般的心靈中的誕生,直至它在地球上每一個文明民族中的全面發展,解脫了功利主義利害感的重壓;從幼小的兒童進入藝術王國的第一次不成熟的努力,直至藝術天才最卓越的作品中那種完善的美的花朵,都是美學研究的對象。人類知識許多不同的領域,社會學、藝術史以及心理學、人種學、人類學以及哲學,都是為它服務的補給力量。因為我們發現,它有時是心理學的,有時是客觀的,有時是發生學的,而有時又是形而上學的,依次輪流。
認為美學上的各種發現都只是描寫,而從來不是規定什麼,這是對它作為一門科學的存在權利所作的攻擊。因為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對于自然的控制,即可為證。了解了一個事件的種種原因和條件,也就了解了它產生的全部秘密。
序
四年前,當作者最初醞釀這部著作的時候,懷抱著雙重目的︰把鮑桑葵(Dosamquet)那部精心寫成的歷史著作加以完成,並續寫到今天,借以填補英國哲學文獻中的一段空白;其次,作者打算以他本人破壞性的和建設性的批評采推動和豐富美學的全部研究工作,如果這野心不算太大的話。
首先,這免不了要對近年來的美學思想,它的主要輪廓和面貌,作二歷史的概述。但是,要把19世紀最後十年以來出現在歐美的有關美學的研究巨細無遺地全部包括進去,要把這些年采所發表的有關藝術和美的每一篇專論和短文都考慮到,這將會遠遠超出單獨一部著作的範圍,更不要說超出了一個哲學家有限的能力之外了。至于某些美學家,如費希納(Fechner)和居約(Guyau),在鮑桑葵的著作中已經闡述過了,作者之所以在這部簡略而又一般性的概述之中仍然想把他們包括進去,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這位著名的美學史家對于這些人的思想的範圍和內容還沒有給以足夠的描繪。
整個近代的思想界,不管它有多少派別,多少分歧,卻至少有一點是共同的。這一點也使得近代的思想界鮮明地不同于它在上一個世紀的前驅。這一點,就是近代思想界所采用的方法。 因為這種方法不是從關于存在的最後本性那種模糊的臆測出發,不是從形而上學的那種脆弱而又爭論不休的某些假設出發,不是從任何種類的先天信仰出發,而是從人類實際的美感經驗出發的,而美感經驗又是從人類對藝術和自然的普遍欣賞中,從藝術家生動的創造活動中,以及從各種美的藝術和實用藝術長期而又變化多端的歷史演變中表現出來的。這主要是一種歸納的、嚴格說來是經驗的方法,是費希納所大膽開創的“從下而上”的方法。這一方法,伸開雙臂接受經驗所能提供的全部事實,不管這些事實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這一方法目前支配著美學的廣闊領域,並把這一學科研究其特殊問題的做法,與科學思想的總的傾向協調一致起來,而科學思想是隨著培根和伽里略最後從中世紀經院派的迷霧中掙脫出來的。
上面所說的這種謹慎的歷史概述,自然要包括對于移情的心理宇理論的細致研究。這種移情的心理學理論,在其最能干的代表人物里普斯(1ipps)和伏爾蓋特(V01kelt)手上,已經成功地變成了本世紀初被最普遍地承認的關于美的哲學。這一理論,在英語著作中,目前還未得到完備而又內容豐富的論述。另外,這一歷史概述還包括要對從主體到客體、從心靈到物質的逐漸轉變,要對由于厭惡純粹的心理學方法而產生的藝術科學的學派加以描述。這種藝術科學的學派,其影響不論是好是壞,都毫無疑問地支配著此刻歐洲大陸的思想界。正是這一點,使得作者在不自詡邏輯性嚴密的情況下,能夠在這些理論與另一些理論之間樹立一個界限。這些理論主要是指心理學的理論,它們所研究的一個主體,是對我們在周圍世界中所發現的美進行創造或作出反應的個別心靈。而另一些理論,它們以外在的、物質的客體作為研究的中心要點,而不管這一客體是人的手所塑制的藝術作品,或是運行于自然中的偉大力量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產品。
首先,這免不了要對近年來的美學思想,它的主要輪廓和面貌,作二歷史的概述。但是,要把19世紀最後十年以來出現在歐美的有關美學的研究巨細無遺地全部包括進去,要把這些年采所發表的有關藝術和美的每一篇專論和短文都考慮到,這將會遠遠超出單獨一部著作的範圍,更不要說超出了一個哲學家有限的能力之外了。至于某些美學家,如費希納(Fechner)和居約(Guyau),在鮑桑葵的著作中已經闡述過了,作者之所以在這部簡略而又一般性的概述之中仍然想把他們包括進去,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這位著名的美學史家對于這些人的思想的範圍和內容還沒有給以足夠的描繪。
整個近代的思想界,不管它有多少派別,多少分歧,卻至少有一點是共同的。這一點也使得近代的思想界鮮明地不同于它在上一個世紀的前驅。這一點,就是近代思想界所采用的方法。 因為這種方法不是從關于存在的最後本性那種模糊的臆測出發,不是從形而上學的那種脆弱而又爭論不休的某些假設出發,不是從任何種類的先天信仰出發,而是從人類實際的美感經驗出發的,而美感經驗又是從人類對藝術和自然的普遍欣賞中,從藝術家生動的創造活動中,以及從各種美的藝術和實用藝術長期而又變化多端的歷史演變中表現出來的。這主要是一種歸納的、嚴格說來是經驗的方法,是費希納所大膽開創的“從下而上”的方法。這一方法,伸開雙臂接受經驗所能提供的全部事實,不管這些事實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這一方法目前支配著美學的廣闊領域,並把這一學科研究其特殊問題的做法,與科學思想的總的傾向協調一致起來,而科學思想是隨著培根和伽里略最後從中世紀經院派的迷霧中掙脫出來的。
上面所說的這種謹慎的歷史概述,自然要包括對于移情的心理宇理論的細致研究。這種移情的心理學理論,在其最能干的代表人物里普斯(1ipps)和伏爾蓋特(V01kelt)手上,已經成功地變成了本世紀初被最普遍地承認的關于美的哲學。這一理論,在英語著作中,目前還未得到完備而又內容豐富的論述。另外,這一歷史概述還包括要對從主體到客體、從心靈到物質的逐漸轉變,要對由于厭惡純粹的心理學方法而產生的藝術科學的學派加以描述。這種藝術科學的學派,其影響不論是好是壞,都毫無疑問地支配著此刻歐洲大陸的思想界。正是這一點,使得作者在不自詡邏輯性嚴密的情況下,能夠在這些理論與另一些理論之間樹立一個界限。這些理論主要是指心理學的理論,它們所研究的一個主體,是對我們在周圍世界中所發現的美進行創造或作出反應的個別心靈。而另一些理論,它們以外在的、物質的客體作為研究的中心要點,而不管這一客體是人的手所塑制的藝術作品,或是運行于自然中的偉大力量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產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