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中國文化的歷史走向

青山遮不住:中國文化的歷史走向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吳方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024128
  • ISBN13:9787506024129
  • 裝訂:332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展讀此書,作者的感覺正如他引用的王獻之的那段話:「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所謂山,即歷史上的各種文化現象。所謂川,即吳方給予的各種解說。這些解說往往出入意料,讓作者茅塞頓開,熟悉的文化現象隨之呈現出新的面貌。山川自相映發,作者的心緒也此起彼伏,隨手記下的就有六十余條。這是一段愉悅而堅實的閱讀經歷。


吳方(1948——1995),生於北京,祖籍安徽懷寧。曾輟學務工。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曾任《文藝研究》雜志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會研究人員。著有《世紀風鈴一文化人素描》、《末世蒼茫一細說晚清思潮》、《尚在旅途一吳方書話》、《斜陽系纜》和《追尋已遠一晚清民國人物素描》等專著以及文藝評論多篇。
 

目錄

序: 一次愉悅而堅實的閱讀經歷——兼論官家與中國古代文化
一 遠古(約公元前二千年以前)
1.1 文化史題解
1.2 滄桑大陸
1.3 石器時代與史前傳說
1.4 早期農耕文明
1.5 遠古神話與宗教
1.6 陶文化演變
1.7 原始藝術·王權·巫術
二 夏·商·西周(公元前二千年——公元前七七一年)
2.1 有無夏文化
2.2 青銅時代
2.3 殷商藝術與天人通感
2.4 西周禮樂文明制度
2.5 古文字初始
2.6 商周文化體制
2.7 「風、雅、頌」
2.8 《周易》的世界觀
三 春秋·戰國(東周·公元前七七一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3.1 周室東遷與王綱解紐
3.2 春秋戰國之際的商業與城市
3.3 技術主義時代
3.4 「春秋無義戰」
3.5 教育與學術: 由官學到私學
3.6 「士」之興起
3.7 競爭申的改革
3.8 兵家思維
3.9 衣冠·名教·家族
3.10 「陰陽五行」
3.11 孔子與儒家思想
3.12 墨家·法家·道家
3.13 楚文化宗風與屈原
四 秦·漢(公元前二二一年——公元二二○年)
4.1 秦始皇統一中國
4.2 專制秩序
4.3 漢高王道
4.4 漢初之治
4.5 漢武帝功業與傳統政教體系確立
4.6 社會風俗
4.7 絲綢之路·北方邊患
4.8 容納百川
4.9 兩漢神學
4.10 東漢文化興衰
五 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元二二○年——一八○年)
六 隋·唐·五代(公元五八一年——九六○年)
七 宋·遼·西夏·金·元(公元九六○年——一三六七年)
八 明·清(公元一三六八年——一九一二年)
引用及參考書目
 

一、吳方和這本書

吳方生於1948年,四十四歲時出版本書,三年後因癌症去世。我們大學的同班同學說:吳方寫此書極苦,揣著饅頭,成年累月泡在圖書館里。他原本是一個認真的人,這本縱覽數千年的大作,簡直就是用生命換來的。

展讀此書,我的感覺正如他引用的王獻之的那段話: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所謂山,即歷史上的各種文化現象。所謂川,即吳方給予的各種解說。這些解說往往出人意料,讓我茅塞頓開,熟悉的文化現象隨之呈現出新的面貌。山川自相映發,我的心緒也此起彼伏,隨手記下的就有六十余條。這是一段愉悅而堅實的閱讀經歷。

順著山川景色的比喻說開去,我近十年來埋頭研究「地質板塊」,關注暴力和財產之類的硬力量,一只問利害關系,不睬風花雪月。看吳方的文化史研究.除了山脈河流之外,還有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秋月春風,比我關注的領域開闊多了,豐富多了,也復雜多了。不過,說到山川走向之類的基本架構,我還可以從「地質學」的角度多幾句嘴,算作閱讀吳方的心得,或許還能充當本書的導讀。至於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吳方的原意,在多大程度上屬於借題發揮,讀者瀏覽之後自能判斷。

二、中國文化的姓名

讀吳方的文化史,我體會到他寫作中的一個困難:核心概念選擇的困難。

談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數十年來,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封建文化」。這個命名源自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體現出建國以來的主流歷史觀。但吳方使用這個概念時很謹慎,我甚至覺得他在回避這個概念。

任何文化體系,必定有一個支配者。如果說西周文化的主導力量是封建貴族,西周文化在各方面表現出封建貴族的口味,吳方顯然是贊成的。他在書中也使用了「周代封建文化」的說法¢可是,蓁始皇廢封建.立郡縣,漢承蓁制,綦漢文化還能叫封建文化嗎?吳方說:「舊的封建貴族勢力已在秦漢之際瓦解」,「皇族子弟雖分封王侯,卻並無實際責任與勢力。」封建勢力如此之弱,自然不能成為文化的主宰。可是,不用封建文化這個概念,又該如何稱呼秦漢以來的傳統文化呢?

吳方煞費苦心。書中出現了「強制性文化」、「專制秩序」、「文化專制主義」、「以權力為中心的文化秩序」、「古代的『軍國主義」等等說法。吳方說漢朝「主要的文化創造活動圍繞着帝國體制而進行」,明朝文化是「國家導向」的,「清代社會的主導文化行為,建設和破除、提倡和禁止,都是在以皇權為核心的大一統模式內塑造的」。 

這麼多說法,到底有沒有一個統稱呢?吳方沒有給出來。這本書1992年初次出版,至今十四年過去了,中國學人雖然提出過「皇權專制主義」等概念,但公認的稱呼仍未形成。

假如吳方活到今天,修訂再版這本書,我會建議他考慮我找到的概念:「官家主義」。我認為,秦漢以來,在中國「主義」的,說了算的,起主導或支配作用的,正是宮家集團。中國古代是官家主義社會,中國古代文化的主流是官家文化。

官家,《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1.舊時指宮府。2.古代對皇帝的稱呼。《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還包括:舊時對官吏、尊貴者及有權勢者的尊稱。

在這個概念里,我們既可以看到皇權,也可以看到各衙門的部門利益,還可以發現宮吏們的個人私利。這三者之間既合作又爭奪,形成各自的地盤,為中國社會和文化秩序立法定規。宮家概念的多義性,使我們既能確認整體特征,又能摭解內部結構。

宮家集園是由暴力集團發展而來的。中國歷史止,幾乎每個朝代的創建者都是某種暴力集團的首領,他們率部打天下,然后稱帝封侯坐江山。皇家貴族再雇佣代理人即各級官吏替他們治理天下。官家集團掌握的核心資源就是暴力。「暴力最強者說了算『,這條在中國歷史上通行的元規則,決定規則的規則,保證了官家在社會文化秩序方面的主導權,至少確保了否決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