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兩宋時期的《孟子》詮釋文獻,擬研討的問題包括三個方面︰一、兩宋時期的孟子升格運動;二、兩宋時期的尊孟與非孟;三、兩宋時期的孟學思想,同時對兩宋學人詮釋《孟子》的方法加重作揭示。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關于兩宋時期的孟子思想,我們主要選取人性論、浩然之氣、王道論三個專題進行考察,將宋代學人對這三個問題的認識和見解進行研究和比較,從中我們不僅要探討孟子思想在宋代學人那里獲得了怎樣的發揮,而且還要分析他們彼此之間的同與異及其原因所在,從而追尋兩宋時期的孟學思想的基本走向,把握宋代儒學思想發展的一般軌跡。之所以選取這三個專題,是因為宋代的尊孟者一致認為性善論、浩然之氣、王道論還有闢異端是孟子對儒家學說最杰出的貢獻,因此他們對這三個問題的闡釋和發揮較為充分,雖然孟子的心性論、義利之辨也是宋儒的重要理論資源,但是由于目前滂界的研究對這兩個問題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而全面,所在本文中我們不作重復性的贅論了。
周淑萍,女,四川蓬溪人。1964年生,1982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即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留校至今。2001年考入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省孔子研究會理事。主持《十三經辭典》孟子卷的編寫,任該卷主編;合著《十三經導讀》、《十三經辭典》(孝經分卷)、《古漢語字典》等。
目錄
導論
上編
第一章 兩宋以前孟學的演進
第一節 先秦 孟子的自尊與外界的冷漠
第二節 兩漢 孟荀齊號與孔孟一體
第三節 魏晉至隋 孟學的湮沉
第四節 唐代 宋代孟學升格的前驅
第二章 兩宋時期 孟子的升格運動
第一節 孟子道統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孟子受封襲爵
第三節 《孟子》立于學官,升為“兼經”
第四節 《孟子》合入“四書”、“十三經”
第五節 兩宋帝王與孟子
第三章 兩宋孟子升格的內外緣由
第一節 重振儒學
第二節 宋人尊崇《中庸》的延伸
第三節 宋人對孟子王道論的選擇
第四章 兩宋非孟思潮
第一節 孟子不能續道統
第二節 孟子心性善說無驗
第三節 孟子仁政說迂闊、足憚
第四節 孟子“闢異端”失去太過
第五節 兩宋非孟思潮原因探考
第六節 兩宋非孟思潮遭遇回擊
下編
第五章 孟子人性論在宋代的走向
第一節 性無善無惡
第二節 孟子人性論在北宋的發展
第三節 孟子人性論在南宋的走向
第六章 孟子“浩然之氣”論在宋代的走向
第一節 孟子“浩然之氣”論
第二節 “浩然之氣”乃實有
第三節 集義養氣
第四節 持志養氣
第五節 知言養氣
第七章 王道回響
第一節 王霸之辨
第二節 復行井田
第三節 民本余蘊
結束語
附錄
後記
上編
第一章 兩宋以前孟學的演進
第一節 先秦 孟子的自尊與外界的冷漠
第二節 兩漢 孟荀齊號與孔孟一體
第三節 魏晉至隋 孟學的湮沉
第四節 唐代 宋代孟學升格的前驅
第二章 兩宋時期 孟子的升格運動
第一節 孟子道統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孟子受封襲爵
第三節 《孟子》立于學官,升為“兼經”
第四節 《孟子》合入“四書”、“十三經”
第五節 兩宋帝王與孟子
第三章 兩宋孟子升格的內外緣由
第一節 重振儒學
第二節 宋人尊崇《中庸》的延伸
第三節 宋人對孟子王道論的選擇
第四章 兩宋非孟思潮
第一節 孟子不能續道統
第二節 孟子心性善說無驗
第三節 孟子仁政說迂闊、足憚
第四節 孟子“闢異端”失去太過
第五節 兩宋非孟思潮原因探考
第六節 兩宋非孟思潮遭遇回擊
下編
第五章 孟子人性論在宋代的走向
第一節 性無善無惡
第二節 孟子人性論在北宋的發展
第三節 孟子人性論在南宋的走向
第六章 孟子“浩然之氣”論在宋代的走向
第一節 孟子“浩然之氣”論
第二節 “浩然之氣”乃實有
第三節 集義養氣
第四節 持志養氣
第五節 知言養氣
第七章 王道回響
第一節 王霸之辨
第二節 復行井田
第三節 民本余蘊
結束語
附錄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