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啟蒙運動時期的萊辛對極權主義的挑戰,還是德語文學古典主義時期的
雙子塔歌德與席勒的針對人及人類進行美學教育的理想,或者是集反叛和回歸向往於一身的浪漫作家對精神家園的追求,無一例外地閃耀着人性與人愛的光芒。本書是一部關於德國文學及文化研究的理論專著,全書分文學與人、文學與歷史、文學與真實、文學與傳統、文學與敘事、文學與生態幾個部分介紹了德國文學研究的相關內容,適合文學研究人員參考學習。
馮亞琳,陝西西安人,1977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法德系,1982年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留學,198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外語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研究員,德語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文學之路》等雜志上發表論文41篇,另有譯、編著1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