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理論界對它定罪量刑問題的研究往往局限於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視角,其研究視野不開闊。理論上的封閉研究不能解決定罪量刑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如定罪量刑中解釋問題、量刑不平衡問題、定罪量刑中的法官情感問題、量刑中的案件社會結構因素問題、定罪刑中的格問題等。因而,擴大定罪量刑問題研究視角,為解決定罪量刑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尋求理論支持實務必要。本書通過法理學、解釋學、心理學、社會學、平衡論、犯罪心理學等視角對定罪量刑問題作了嘗試性研究,並對幾類特殊案件的定罪量刑問題進行了分析。
汪明亮,安徽省黟縣人,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後。主要著作有:《妨礙社會風化犯罪司法適用》;《「嚴打」的理性評價》;《罪刑均衡論》;《刑法學》;《經濟犯罪學》;《在北京大學學報》、《法學家》、《中外法學》、《北大法律評論》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定罪量刑法理論研究
一、定罪量刑原則
二、定罪量刑方法
三、定罪量刑理論
第二章 定罪量刑中的法官解釋——兼談「瑕疵」刑法規范的適用
一、問題的由來
二、法官解釋:「瑕疵」刑法規范適用的根本途徑
三、法官解釋目標:主觀為主,兼顧客觀
四、法官解釋方法
五、法官解釋權的規制
六、結論
第三章 定罪量刑中的法官情感
一、情感內涵
二、定罪量刑是一種認知活動
三、情感的認知意義
四、定罪量刑中的情感實態
五、法官情感建構:確立正確的情感狀態
第四章 量刑中的歸因
一、引言:一個被忽視的量刑情節
二、犯罪原因成為量刑情節之必要
三、量刑歸因原則與歸因方法
四、量刑歸因偏差及預防
五、結語: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建議
第五章 量刑社會學模式
一、量刑法理學模式及「同罪異罰」
二、量刑社會學模式及其生成機制
三、量刑社會模式避免途徑之一:盡量消除社會異質性
四、量刑社會模式避免途徑之二:量刑非社會特征化
五、量刑社會模式避免途徑之三:刑事立法根本性改革
六、死刑量刑社會模式實證分析之一:以「黑社會老大劉涌案」的三審結果為分析視角
七、死刑量刑社會模式實證分析之一:以「搶下留人案」與「黑社會老大劉涌案」二審結果為分析視角
第六章 刑法文化視野中的定罪量刑問題
第七章 量刑平衡論
第八章 犯罪人格在定罪量刑中的意義
第九章 幾類特殊案件的定罪量刑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定罪量刑法理論研究
一、定罪量刑原則
二、定罪量刑方法
三、定罪量刑理論
第二章 定罪量刑中的法官解釋——兼談「瑕疵」刑法規范的適用
一、問題的由來
二、法官解釋:「瑕疵」刑法規范適用的根本途徑
三、法官解釋目標:主觀為主,兼顧客觀
四、法官解釋方法
五、法官解釋權的規制
六、結論
第三章 定罪量刑中的法官情感
一、情感內涵
二、定罪量刑是一種認知活動
三、情感的認知意義
四、定罪量刑中的情感實態
五、法官情感建構:確立正確的情感狀態
第四章 量刑中的歸因
一、引言:一個被忽視的量刑情節
二、犯罪原因成為量刑情節之必要
三、量刑歸因原則與歸因方法
四、量刑歸因偏差及預防
五、結語: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建議
第五章 量刑社會學模式
一、量刑法理學模式及「同罪異罰」
二、量刑社會學模式及其生成機制
三、量刑社會模式避免途徑之一:盡量消除社會異質性
四、量刑社會模式避免途徑之二:量刑非社會特征化
五、量刑社會模式避免途徑之三:刑事立法根本性改革
六、死刑量刑社會模式實證分析之一:以「黑社會老大劉涌案」的三審結果為分析視角
七、死刑量刑社會模式實證分析之一:以「搶下留人案」與「黑社會老大劉涌案」二審結果為分析視角
第六章 刑法文化視野中的定罪量刑問題
第七章 量刑平衡論
第八章 犯罪人格在定罪量刑中的意義
第九章 幾類特殊案件的定罪量刑
參考文獻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