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的是「茶葉之路」的故事,主題是經濟史和文化史:茶葉之路是如何將歐亞大陸聯結成一個整體的。這個故事的載體是茶葉,它在不同民族的人們生活中意義深遠重大,又可以用來追蹤一個大陸上人們生活的軌跡。
茶葉之路本身現已成為歷史的一個標本,然而,文化交流依然引導和塑造着人們日常生活決定性的樣貌。本書提供了一個解讀過去的方法,同樣地,希望它也能昭示解讀未來的方法。
對這一題目的興趣始於我客居蒙古以及其后客居布達佩斯之時。我在亞洲生活、工作多年,現在開始將關注點放到大草原的西面,這與我與生俱來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迥然不同。美國精神框架的中心通常就是美國,歐洲和亞洲海岸線則對那種美國中心論構成一種有限的制衡。然而,無論從歐洲還是環太平洋地區看來,歐亞大陸腹地都是一塊湮沒無聞、曖昧不清的地域。
在布達佩斯,我有幸見到一位名叫卡拉·捷爾吉(Kara
Gyorgy)的匈牙利學者,他對蒙古和突厥研究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從語言學角度看。20世紀50年代末,年輕的卡拉被派到烏蘭巴托學習。到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成為歐亞腹地研究界首屈一指的人物。卡拉在布達佩斯和印第安納均花時間給我以指導,在最初談及蒙古人、突厥人和韃靼人的過程中,他無意中為我關於中國歷史的支離破碎的想法確立了一個框架。
他還幫助我澄清了我在頭腦中醞釀了好幾年的一本書要寫的內容。有一次,我利用工作機會在聖彼得堡歷史研究所的檔案中見到了一批照片,在涅瓦河畔一座宮殿的地下室里花了好幾個小時研究,那里收藏的珍貴圖片有100多萬張。這些玻璃底片最初是俄國沙皇們下令拍攝的,目的是記錄他們的統治越過西伯利亞、進入中國的進程。傑出的考古學家謝爾蓋·米尼雅耶夫博士幫我搜集了來自俄羅斯的圖片和資料,而我的最初目的是用這些有趣的照片做一本畫冊。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我已在蒙古生活、工作了好幾年,對這些照片背后的歷史的興趣也與日俱增。我就生活在這樣一些人中間,他們的文化與這些有關茶磚作坊的圖片緊密聯系在一起。我的蒙古朋友有父母去世,下葬的時候'總是在頭下枕一塊茶磚。2社會史及其古代茶葉貿易分支對我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我開始了最初的研究,查閌中文和蒙古文文獻,遇到滿文和俄文則求助於一些研究者,不久就寫出了一份特別厚的、有好幾百個腳注的手稿。
我把手稿寄到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社欣然同我簽訂了出版協議,同時反饋給我一些審讀意見,說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五本書,內容特別有趣,但就是艱澀難讀。
諸位現在拿在手里的這本書乃是初稿上半部分的簡寫本。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主題上:政治史與文化交流是密切相關的,而文化交流就存在於一些極為簡單的事情里,一如茶葉的故事。仔細鬩讀本書,你會清蜥地看到未來的征兆。如果時間允許,我會出版這本書的下半部分,站在俄國人的立場上講述這個故事。
寫作本書是一種享受,它將我一生中許多本來可能散漫飄忽的章節整合在一起。現在,我坐在北京的房間內,眺望着窗外這座充滿使命感的、強烈脈動的城市。我回到中國工作,發現這個中圉已經和我30年前認識的那個中國完全不同了,然而又沒什麼不同。寫完這本書后,我找到了一些規律。
多年來許多人鼎力相助,我無法——列舉他們的名字,因為那樣的話,我要寫出一生的朋友才行。對每一位朋友,我要道一聲感謝。毋須說明的是,本書一切舛錯和疏漏,責任皆在於我。
艾梅霞
2003年6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