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100年

日本電影100年
定價:125
NT $ 109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是一本極具個人色彩的史論文集。誠然,歷史研究必須以事實為立論的根本,嚴格的真實是歷史研究的首要標准。但是,任何一位作者的全面與客觀,事實上仍然帶有特定的取舍和選擇的角度,而不存在絕對的客觀與全面。因為,絕對的真實歷史是永遠無法獲得的。本書又是一本具有明顯國際化視野的史論著作,不僅在論述每一階段的日本電影時,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將日本電影與歐美電影或亞洲別國電影的異同,從橫向對照的角度來比照分析。而且,在行文之中,論及某一部影片、某段落鏡頭的藝術處理時,也大量地、旁征博引地舉例說明日本電影與他國電影在技巧語言上的互文關系。

本書以概括、清晰的結構明白暢曉的史論語言,為我們勾勒了豐富多彩的日本電影百年歷程。

作者將電影放在日本文化傳統的延長線及世界思潮的歷史大背景下加以分析。講述了豐富多彩的日本電影百年歷程。
 

目錄

中文版序言
日本電影評論的新視野
前言
關於日本電影的特征
日本電影的概念/電影作為邊緣藝術
增村保造的批評/與相鄰領域的交流
與傳統戲劇的關聯/「辯士」的濫觴
文化雜種/幾個高峰/記憶的發現
第一章 「活動寫真」1896~1918
電影來了/日本人拍攝的最早的電影
與大眾戲劇的關聯/民族主義的問題
最早的導演牧野省三/日活的創立
「活動辯士」的意義
第二章 無聲電影的成熟1917~1930
純映畫劇運動/電影報道的誕生
女賞的出現/日本電影的意識/松竹的小市民電影
日活的改革/衣笠貞之助走紅/古裝戲的繁榮
「傾向電影」及其以後
第三章 第一個黃金時代
有聲片試驗/真正的有聲片/「辯士」的沒落
打發結的現代劇/城市派松竹與土著派日活
溝口健二的成就/PCL改組為東寶
與納粹德國的合作
第四章 戰時狀態下的日本電影
戰時體制的確立/日本戰爭片的特點
「超越現代」的爭論與電影/龜井文夫的春秋筆法
戰時狀態下導演們的對策
第五章 殖民地和占領區的電影制作
台灣的電影業/台灣的啟民電影
光復後的台灣電影狀況/朝鮮的電影業
朝鮮電影的黃金時代/朝鮮電影的衰退與光復
滿影的創立/李香蘭現象/滿影的終結
上海的中華電影/日本在南亞的電影政策
第六章 美軍占領下的日本電影1945~1952
戰敗以後的電影人/美軍占領時期的檢查制度
理念電影/戰爭責任問題/黑澤明異軍突起
第七章 走向第二個全盛時代1952~1960
占領體制結束/戰爭片的演變
打入國際電影節/獨立制版熱
東寶的武士片與怪獸片/大映的慈母戲與溝口健二
松竹的情節劇與木下、小津/東映的古裝戲
狂飆突進的日活
第八章 亂紛紛中緩緩滑向低谷1961~1970
電影業的頂點/迭彩紛呈的東寶作品/大映的明星路線
市川崐與增村保造/松竹新浪潮
松竹走向反動/東映的義俠片
日活無國籍動作片/日活的怪才導演們
獨立制片與日本藝術影院行會/桃色電影之王
第九章 衰退與停滯的年代
沉重時代的日本電影/日活浪漫色情片
日活的青春片/東映的「無義之戰」
淪為山田洋次王國的松竹/擅長女性題材導演的「老兵新傳」
日本藝術影院行會造反/紀錄片的兩個人物
第十章 制片廠體系的崩潰1981~1990
大公司陷入僵局/制作、發行、宣傳體系發生變化
新導演不知制片廠為何物/60年代卷土重來
導演後起之秀多如牛毛
第十一章 走向獨立制作的全盛時代1991~2000
電影泡沫的崩潰/在國際上時來運轉
制作公司細化分工/與民族性他者遭遇
記憶與懷舊/北野武事件
參考文獻
後記
譯後記
附錄一 人名索引
附錄二 影片索引
 

中國和希臘自古就有所謂事物表象的哲學認識。電影原本由19世紀的法國人發明,後來作為一種西方的現代事物來到我們東亞的城市。在日本,在中國,當時進電影院都是一種時髦的行為。當西方的觀眾對亞洲、非洲的異國情調嘆為觀止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心懷向往,通過銀幕看到了將要到來的、現代社會形態的榜樣。

然而情況並不止於此。我們的先人早在電影到來以前便享有豐富的大眾戲劇文化,他們在接受電影這個新生事物時往往把它看作傳統戲劇的延展。日本有一種叫作凈琉璃的傳統文藝,它與木偶劇密切結合,發展為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日本觀眾把電影看作了由西方傳來的新型凈琉璃。於是,當他們嘗試自己制作電影的時候,非常自然地從凈琉璃和歌舞伎中借用了眾多題材。可以說在中國也有同樣的情況。正因為有了京劇和粵劇這樣的戲劇傳統,中國電影在情節劇領域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不錯,東亞的電影發展史,就是來自西方的現代主義發展的歷史,但它不僅僅如此。不要忘記一個事實:電影是在本土已有的戲劇文化背景之下發展起來的。日本電影的歷史算來不過百年,但我們要理解這一百年的歷史,就必須還要了解電影到來之前的百年文化史。而這種文化融合本身就是一部東亞現代史。

日本人最早發現中國電影是1935年。左翼電影人岩崎昶(Iwasaki Akira,1903—1981)在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為配合無產階級運動而從事電影活動。但是在當局接二連三的鎮壓之下,活動事實上陷入停頓,無法找到新的出路。當他聽說蔡楚生在莫斯科電影節獲獎的消息後,馬上趕到上海。在電影院里他觀摩了正在公映的《漁光曲》,被深深地感動了。岩崎昶訪問了明星、聯華、藝華、電通等電影公司,會見了沈西苓,還有史東山、應雲衛、岳楓等電影人。回到東京後,岩崎昶馬上在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見聞。他在《電影的藝術》一書中,就電影在中國起到的重要文化作用,以激動的筆調寫道:「在這里誰都無法輕視電影。甚至可以說,電影占據了文化的中心地位,而其他藝術要從屬於電影。人們認為電影是最高級的文化現象,電影人作為認真的藝術家受到尊敬,電影界的每一件事都會立即引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任何電影人或者影評家都希望,當某國或某城市的電影處在登峰造極的時代,自己正好就在現場。岩崎昶的這篇文章讓我們能夠窺見到強烈的幸福感和烏托邦激情。它們來自如下的執著信念:當領先世界水平的電影誕生之時,本人正好就在現場。但是,當時的日本正在對中國發動軍事侵略,岩崎昶如此看好的上海電影根本無法在日本公映,廣大影迷也沒有聽到他的聲音。日本從納粹德國那里學來電影管理辦法,於1939年制定了《電影法》。只有岩崎昶一人勇敢地站出來反對,結果被投入牢獄。這就是在日本最早介紹中國電影的故事始末。

生於1953年的我,看到的第一部中國電影是《烈火中永生》。1965年,當時我是東京教育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由於一位左翼美術老師的推薦,我和幾個同學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影片。在信貸重慶的街道上,一位高聲向群眾呼吁並散發抗日傳單的少年深深地打動了我。不,也許是一位姑娘。或許她並沒有散發抗日傳單,而只是呼吁人們起來戰斗。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情,請允許我的記憶有些模糊。后來我找到了譯成日文的原著小說,立刻醉心地讀了起來。因此,當第二年北京發生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傳來,我和我的同伴立刻跑到書店求購日文版《毛主席語錄》,也就毫不為怪了。我常想,如果自己當初生在北京,恐怕毫無疑問會參加紅衛兵運動。此后,升入高中的我,由於參加政治運動而被迫輟學,進入餅干廠當了工人。我的工作非常單調:每天磕四千個生雞蛋。當時惟一安慰心靈的事情就是看電影。

如果說我也有過類似戰前岩崎昶的體驗的話,那就是1986年在東京的放映廳里看陳凱歌的《黃土地》的一刻。這部完成后經過兩年才輾轉來到東京的電影,着實讓我進入如痴如醉的狀態。我被影片發出的終極關懷的巨大力量所震驚,從導演試圖挑戰官方歷史神話的勇氣中,我讀到了一位藝術家的道德良知。很快我便了解到,這位從沒聽說過的導演和我是同一代人,我們擁有同一個時代。當知道了他和他所屬於的第五代導演們的電影,我對中國電影的熱情才真正一發而不可收。

不久,我得知還存在着岩崎昶在半個世紀前發現的上海現代主義電影,我被上海電影在情節劇方面的豐富想像力所折服。作為電影史學家,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做這樣一件工作:將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電影和同時期的東京做一個比較。我們還可以設定第三者——給這兩個電影大都會帶來巨大影響的好萊塢的存在。美國在當時它的殖民地馬尼拉開拓的電影產業,也將列入比較的視野。

這本被譯成中文的日本電影史,是我有關電影的著作第一次翻譯成中文。自己的著作能夠在產生了上海電影、培育出第五代導演的國度里翻譯出版,實在感到高興。這是一部專門討論日本電影史的書,但我絕不是一個文化民族主義者。我的著述不僅有日本電影,還包括中國電影、韓國電影、泰國電影、以色列電影。我認為,日本電影絕不是獨自的、孤立的現象,必須在東亞這個更為廣闊的知性的、電影史的大脈絡中才能真正對它有完整的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說,虛心歡迎中國的新讀者對我的小書提出批評。

而且這本小書能夠在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一百年之際在中國翻譯出版,實在令人再高興不過了。遲早有一天,會有中國人獨自撰寫的日本電影史問世。那時會有一個對日本電影的全新批評,其角度與文化背景對於日本人來說都將是始料不及的。迄今為止,我通過與中國的電影人、知識分子的對話學到了許多有關中國電影的知識和智慧。我也希望將來通過與中國的日本電影研究者對話,得到另外一種思考日本電影的可能。如果這本小書多少有助於這一天早日到來,身為作者我將感到無比欣慰。

四方田犬彥
2004年7月27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