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佛教傳入中國並迅速得到發展的重要時期。
本書的重點即是通過對這一時期中國佛教的代表人物——道安、支遁、慧遠、道生、僧肇、蕭衍、菩提達摩的個案研究,以展現當時佛教的基本面貌與思想風采。書中還專門論述了魏晉南北朝佛教的歷史演變與整體特點,並與魏晉玄學作了比較,又敘述了彌勒信仰與彌陀信仰兩大思潮。與此相關,還評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中國佛教之特點,以利參照、比較。
目錄
道安評傳
一 東漢以來佛教思想發展的概貌和道安的生平
二 道安的禪法思想
三 道安的般若思想
四 道安的本無思想實質上是玄學貴無思想的變相
五 道安佛教思想的社會作用
六 結束語
支遁的佛教思想
一 名僧和名士兩重人格融合
二 即色論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三 逍遙論的神秘主義人生觀
四 西方天國的宗教歸宿
五 支遁思想的歷史特點及其影響
慧遠及其佛學
引言
第一章 慧遠生活的歷史時代
第二章 慧遠的生平活動
第三章 慧遠的法性本體論
第四章 慧遠的形盡神不滅思想
第五章 慧遠的因果報應說
第六章 慧遠的彌陀淨土信仰
第七章 慧遠的念佛三昧方法
第八章 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
第九章 慧遠的佛儒合明論
第十章 慧遠佛教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影響
附錄 慧遠年譜
後記
慧遠的政教離即論
慧遠與佛教中國化
一 出家沙門與國家政治
二 佛教律儀與世俗禮制
三 僧人整肅與社會協調
四 佛學理論建設與中國化方式
五 內外合明與究極境界
六 精勤修持與山林僧團
論竺道生的佛學思想
……
僧肇評傳
僧肇的形而上學
《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導讀
梁武帝蕭衍與佛教
菩提達磨禪法略論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演變
論魏晉時代佛學和玄學的異同
彌勒信仰在中國
彌陀淨土理念︰淨土宗與其他重要宗派終極信仰的共同基礎
佛教中國化的歷程
試論中國佛教之特點
一 東漢以來佛教思想發展的概貌和道安的生平
二 道安的禪法思想
三 道安的般若思想
四 道安的本無思想實質上是玄學貴無思想的變相
五 道安佛教思想的社會作用
六 結束語
支遁的佛教思想
一 名僧和名士兩重人格融合
二 即色論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三 逍遙論的神秘主義人生觀
四 西方天國的宗教歸宿
五 支遁思想的歷史特點及其影響
慧遠及其佛學
引言
第一章 慧遠生活的歷史時代
第二章 慧遠的生平活動
第三章 慧遠的法性本體論
第四章 慧遠的形盡神不滅思想
第五章 慧遠的因果報應說
第六章 慧遠的彌陀淨土信仰
第七章 慧遠的念佛三昧方法
第八章 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
第九章 慧遠的佛儒合明論
第十章 慧遠佛教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影響
附錄 慧遠年譜
後記
慧遠的政教離即論
慧遠與佛教中國化
一 出家沙門與國家政治
二 佛教律儀與世俗禮制
三 僧人整肅與社會協調
四 佛學理論建設與中國化方式
五 內外合明與究極境界
六 精勤修持與山林僧團
論竺道生的佛學思想
……
僧肇評傳
僧肇的形而上學
《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導讀
梁武帝蕭衍與佛教
菩提達磨禪法略論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演變
論魏晉時代佛學和玄學的異同
彌勒信仰在中國
彌陀淨土理念︰淨土宗與其他重要宗派終極信仰的共同基礎
佛教中國化的歷程
試論中國佛教之特點
序
2005年元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負責同志和我談,建議出版《方立天文集》。我頓時想自己與人大出版社真是緣分殊勝︰早在上世紀80年代,該社就出版了我的《慧遠及其佛學》和《佛教哲學》,2002年又出版了《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其中後兩部著作還獲得了獎勵;如今又要出版我的文集,這對我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我確定了兩個選文的標尺︰一是以專著為主,兼及相關論文,《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因列入“中國文庫”已于近期出版則不再收入;二是以佛教和哲學兩個專業領域為基本範圍,佛教以中國佛教為重點,哲學也以中國哲學為主,至于涉及一般文化和宗教的論文,以及序文、書評、筆談、感言、治學漫述,以及一些雜憶、紀念和悼念的文章,均不收入。
現在呈現于讀者面前的是六卷本文集,第一卷《魏晉南北朝佛教》,以《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和《慧遠及其佛學》兩書為基礎,再適當增加相關論文而成。第二卷《隋唐佛教》,以《法藏》、《華嚴金師子章校釋》和《華嚴金師子章今譯》三書為主,刪去其中重復部分,另結集有關隋唐時期佛教論文而成。第三卷《中國佛教文化》,以專著《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為主,再增輯論述佛教文化的相關論文。第四卷《佛教哲學》,以《佛教哲學(增訂本)》為主,另行增加論述佛教人生哲學的論文。第五卷《中國古代哲學(上)》為《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前九章,即論述中國古代哲學的宇宙論和人生論部分。第六卷《中國古代哲學(下)》,除《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的後三章認識論部分外,再收集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論述中國古代哲學的部分論文而成。編輯同志和我本人在編訂過程中,對于發現的疏漏和錯別字作了改正,對于有的敘述還作了個別文字的調整。
六卷本文集,是筆者個人在佛教和哲學領域學術研究的重要記錄,體現了筆者在漫長治學征途中跋涉的歷史足跡,也反映了筆者近半個世紀來的平生志業。
回首昔日的人生歷程,一直生活在社會不斷大變革的不平凡歲月里,深感個人的命運與歷史演變密切相連,個人的學術活動也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在以往的個人經歷中,有三次重大轉折對人生道路影響很大。一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使我得以較早地投身革命,經受革命鍛煉。二是1956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學校期間我對中國哲學史興趣最大,五年的學習,除了本系的課程,我還听了歷史系的通史課程,自學了一些中國文學知識,這為我從事中國哲學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三是1961年我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工作,在一次討論研究工作重點的分工會議上,我確定以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哲學為重點研究對象,也就是以中國固有哲學和佛教作為今後的專業研究方向,我自己戲稱之為“雙耕”。研究中國哲學與中國佛學構成我的學術事業、學術生涯的基本內容。
……
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我確定了兩個選文的標尺︰一是以專著為主,兼及相關論文,《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因列入“中國文庫”已于近期出版則不再收入;二是以佛教和哲學兩個專業領域為基本範圍,佛教以中國佛教為重點,哲學也以中國哲學為主,至于涉及一般文化和宗教的論文,以及序文、書評、筆談、感言、治學漫述,以及一些雜憶、紀念和悼念的文章,均不收入。
現在呈現于讀者面前的是六卷本文集,第一卷《魏晉南北朝佛教》,以《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和《慧遠及其佛學》兩書為基礎,再適當增加相關論文而成。第二卷《隋唐佛教》,以《法藏》、《華嚴金師子章校釋》和《華嚴金師子章今譯》三書為主,刪去其中重復部分,另結集有關隋唐時期佛教論文而成。第三卷《中國佛教文化》,以專著《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為主,再增輯論述佛教文化的相關論文。第四卷《佛教哲學》,以《佛教哲學(增訂本)》為主,另行增加論述佛教人生哲學的論文。第五卷《中國古代哲學(上)》為《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前九章,即論述中國古代哲學的宇宙論和人生論部分。第六卷《中國古代哲學(下)》,除《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的後三章認識論部分外,再收集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論述中國古代哲學的部分論文而成。編輯同志和我本人在編訂過程中,對于發現的疏漏和錯別字作了改正,對于有的敘述還作了個別文字的調整。
六卷本文集,是筆者個人在佛教和哲學領域學術研究的重要記錄,體現了筆者在漫長治學征途中跋涉的歷史足跡,也反映了筆者近半個世紀來的平生志業。
回首昔日的人生歷程,一直生活在社會不斷大變革的不平凡歲月里,深感個人的命運與歷史演變密切相連,個人的學術活動也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在以往的個人經歷中,有三次重大轉折對人生道路影響很大。一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使我得以較早地投身革命,經受革命鍛煉。二是1956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學校期間我對中國哲學史興趣最大,五年的學習,除了本系的課程,我還听了歷史系的通史課程,自學了一些中國文學知識,這為我從事中國哲學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三是1961年我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工作,在一次討論研究工作重點的分工會議上,我確定以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哲學為重點研究對象,也就是以中國固有哲學和佛教作為今後的專業研究方向,我自己戲稱之為“雙耕”。研究中國哲學與中國佛學構成我的學術事業、學術生涯的基本內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