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力圖通過數學史的研究來認識數學及其教育的本質,並達到以下幾個目的:第一,全面展示數學發展的概況,以彌補學校教育中內容偏少、嚴重與現代數學發展脫節的缺陷,克服受教育者「只見樹木不見林」的局限性;第二,強調數學是人類創造活動的過程,而不單純是一種形式化的結果;第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數學科學及數學教育,在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但表現出矛盾運動的特點,而且它們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一般人類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本書第1章、第2章是中外數學發展的概況,對中國傳統數學的成就及其特點作了系統的介紹,同時也對為數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數學家的人格特征做了必要的分析。我們把每個重大的數學成就看作是在特定環境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數學家只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偉人。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對現代學校教育中主要的數學分支作了歷史性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這些數學理論如何才能更好地成為學校教育的內容。第8章、第9章,列舉了現代數學及其應用的典型實例,以展示數學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在第重0章,從哲學、認知科學等方面,對數學的本質及當代數學教育的思想做了多視角、全方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