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蘭:尋訪當代中國隱士

空谷幽蘭:尋訪當代中國隱士
定價:179
NT $ 156
 

內容簡介

他們是中國文化真正的傳承者,默默存在,沒有語言,唯有實踐。
這群以精神幸福、個人自由為意志的隱士,代代相承、摒棄浮躁、真實地生存。

《空谷幽蘭》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寫的一部關於中國的「尋隱之旅」。他通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親身探訪隱居在終南山等地的中國現代隱士,引出了中國隱逸文化及其傳統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並將其與他正在采訪的現狀相對照,表達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贊嘆和向往、懷戀,並寫出了他所看到的中國未來發展的希望。

雖然是「尋隱之旅」,但本書的風格並不凝重。比爾就是在描寫被摧殘的老樹時,也要同時讓讀者看到老樹殘干上的嫩芽。本書的語言像白描一樣優美,富有生機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間透露著美國式的幽默,常常會令讀者會心一笑。因此准確地說,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希望之旅」。

本書數十幅插圖片中的風景異常優美,令人嘆為觀止,有的是美國著名攝影家斯蒂芬·R·約翰遜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

  比爾·波特,美國當代作家、翻譯家和著名漢學家。他將中國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譯成英文,在歐美引起了極大反響。他曾經以「赤松」的筆名翻譯出版了《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和《菩提達摩禪法》等英文著作。從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灣和香港,經常在中國大陸旅行,並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風土文物的書籍和游記,此書是最著名的譯本,曾在歐美各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目錄

作者序
譯者序
第一章 隱士的天堂
第二章 月亮山
第三章 舉世皆濁
第四章 訪道
第五章 鶴之聲
第六章 登天之道
第七章 雲中君
第八章 朱雀山
第九章 走過銷魂橋
第十章 暮星之家
第十一章 訪王維不遇
第十二章 大道入廛
譯后記
 

  我總是被孤獨吸引。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就很喜歡獨處。那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跟其他人在一起,而是因為我發現獨處有如此多的快樂。有時候,我願意躺在樹下凝視着樹枝,樹枝之上的雲彩,以及雲彩之上的天空;注視着在天空、雲彩和樹枝間穿越飛翔的小鳥;看着樹葉從樹上飄落,落到我身邊的草地上。我知道我們都是這個斑斕舞蹈的一部分。而有趣的是,只有當我們獨處時,我們才會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與萬物同在。

  我們都需要有時間獨處,有些人需要更多獨處的時間。有人卻能從獨處中變得更有智慧、更為仁慈,這是我遇到中國隱士后讓我吃驚的事。他們是我見過的最幸福、最和善的人。在美國,隱士只是那些喜歡自個兒待着的人,往往都有點神經質。但是,在中國,我發現隱士往往是社會的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當美國人要我類比中國的隱士傳統與美國社會的一些現象時,我告訴他們隱士很像研究生,他們在攻讀他們精神覺醒的博士。在中國,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觀、儒家書院、大學乃至家里獲得他們精神覺醒的「學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欲望、有能力、有精力攻讀「博士」。然而,中國社會從那些獲得覺醒的「博士」的人受益甚巨。過去如此,現在亦然。

  我並未打算為此著書,我僅僅是一名譯者。但我居住在台灣時翻譯的作品恰恰是中國最偉大的隱士們的詩——《寒山詩》、《石屋山居詩》。我僅僅想知道這種生活方式在中國是否還存在。當台灣有人告訴我中國大陸不但沒有人修行,隱士傳統也不復存在時,我決定親自去弄個明白。不久之后,我發現隱士傳統不僅存在得很好,而且是中國社會很有活力的部分,我覺得必須把這個情況介紹給西方人。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緣由。我想讓西方各種宗教的修行者知道,盡管中國大陸曾經歷戰爭、革命,但修行人仍然堅持修持,我希望由此給西方的修行人以鼓勵。他們怎會無動於衷?

  本書出版后,我很驚奇地發現,在美國很多大學都能看到。無論我在哪里演講,聽眾既有學院的學者,也有來自社區的普通居民。我在美國從沒遇到對此不感興趣的人。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羨慕這些隱士,他們所做的是我們的夢想、希望,是我們某一天也會去做的事情。

  我感到榮幸的是,盡管還有不足和缺點,《空谷幽蘭》被譯成了中文,而且這次以這麼漂亮的版本出版。我希望它能像鼓勵西方讀者那樣,鼓勵中國讀者追尋並找到生活中「獨處」的樂趣——不是離群索居,而是因為更深的覺悟和仁慈,與大家更為和諧地共處。

  比爾波特(赤松譯者)2006年8月10日於華盛頓唐森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