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任俊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440708X
  • ISBN13:9787544407083
  • 裝訂:371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紀末首先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發起者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賽里格曼。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 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目的就是要讓國內的心理學工作者和愛好者了解國外心理學的新發展。相信讀者通過閱讀這套叢書,可以開闊眼界,了解心理學的新動態、新方向,增進知識,奠定心理學創新的理論基礎。
 

目錄

第一章 積極心理學概論
 第一節 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晨
  一、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二、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關於積極
  一、什麼是積極
  二、當代心理學研究「積極」的必然性
  三、當代心理學研究「積極」的必要性
 第三節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一、實現心理學的價值平衡
  二、強調研究每個人的積極力量
  三、提倡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
第二章 積極心理學的性質
 第一節 積極心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心理學淵源
  一、積極心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積極心理學的心理學淵源
 第二節 積極心理掌的哲學基礎
  一、東方佛教文化與積極心理學
  二、社會建構主義與積極心理學
 第三節 積極心理學運動是一場心理學革命嗎
  一、積極心理學與傳統主流心理學
  二、積極心理學與人本主義心理學
  三、積極心理學不是心理學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發展
第三章 積極體驗(一)
 第一節 概述
  一、情緒研究的簡單回顧
  二、心理學關於情緒研究的消極傾向
  三、什麼是積極情緒體驗
 第二節 積極情緒的功能
  一、積極情緒的擴建功能
  二、積極情緒對心理緊張的消解功能
 第三節 主觀幸福感體驗
  一、什麼是幸福
  二、什麼是主觀幸福感
  三、主觀幸福感生成的主要理論
  四、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五、主觀幸福感的評估與測量
第四章 積極體驗(二)
 第一節 對待過去的積極體驗――生活滿意
  一、過去意味着什麼
  二、滿意地面對過去
 第二節 對待現在的積極體驗――福樂
  一、福樂形成的心理機制
  二、福樂的特征及產生條件
  三、兩種典型的非福樂狀態
  四、福樂的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對待將來的積極體驗――樂觀
  一、樂觀的概述
  二、積極心理學對樂觀的解釋
 第四節 對待將來的積極體驗――希望
  一、什麼是希望
  二、兒童希望的培養
  三、希望的評估與測量
第五章 積極人格
 第一節 人格及人格研究概述
  一、人格概述
  二、人格研究
 第二節 積極心理學關於人格的基本現點
  一、積極心理學人格理論的主要觀點
  二、積極心理學對人格的分類
 第三節 積極人格形成的心理動力
  一、內在動機
  二、外在動機
 第四節 積極人格實現的主要途徑
  一、增進積極體驗
  二、培養良好的自尊
 第五節 對積極人格理論的評價
  一、積極人格理論的貢獻
  二、積極人格理論尚存在的問題
第六章 積極的社會制度
 第一節 積極的國家制度
  一、樹立新的國家發展目標
  二、明確政府的職能
 第二節 積極的工作制度
  一、現代社會條件下的員工
  二、怎樣創造積極的工作制度
  三、積極工作制度的評估與測量
 第三節 積極教育
  一、積極教育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二、積極教育與傳統教育
 第四節 積極的家庭系統
  一、家庭親密關系
  二、家庭親子關系
第七章 積極心理治療
 第一節 積極心理治療概述
  一、什麼是積極心理治療
  二、積極心理治療的歷史淵源
  三、積極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
  四、積極心理治療的主要影響因紊
 第二節 積極心理治療的具體實麓過程
  一、輔助部分
  二、主導治療
 第三節 對積極心理治療的評價
  一、積極心理治療的積極意義
  二、積極心理治療存在的不足
第八章 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局限
 第一節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學發晨的促進意義
  一、從不平衡到平衡:對心理學現代重構的意義
  二、從單一視角到雙重視角:對現代心理學功能完善的意義
 第二節 積極心理學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一、研究對象上存在的不足
  二、缺少令人信服的縱向研究
  三、積極心理學表現出一定的話語霸權
  四、積極心理學與早期一些相關研究存在一定的脫節
主要參考文獻
 

自從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undt,W,)建立科學心理學以來,心理學經歷了120余年的時間。在這120余年的時間里,心理學的進步是明顯的:學科的科學地位得到鞏固,成為科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分支學科之一;學科隊伍逐漸擴大,世界上各個角落都有心理學工作者的存在;學科的研究成果豐碩,在心理和行為的解釋上取得長足的進展。可以說,現代心理學是一個有着—定規模、對人類生活各個領域都產生深遠影響的學科。但是,現代心理學也有着許多的矛盾和沖突,面臨着分裂和破碎、脫離社會生活等尷尬處境,有時這些問題似乎非常嚴重,以致直接影響到學科的發展和生存。在這些困境面前,心理學內部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聲音,許多心理學家試圖消解矛盾和沖突,倡導與主流心理學不同的道路。這就導致了心理學的多元化趨向。

一、刃什心理學的困境

現代心理學的繁榮和進步是明顯的,但存在的問題和困境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最嚴重的問題當屬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

心理學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學科,用科學哲學家庫恩(Kuhn,T. S,)的話來說,心理學缺乏一個穩定的「范式」,從來沒有像其他規范科學那樣具有一個學科共同體都接受的理論基礎。在心理學創立之時,學科內部至少存在着四種不同的研究取向或研究方式:以馮特、艾賓浩斯(Ebbinghaus,H)和鐵欽納(Titchener,E,B)等心理學家為代表的,以意識內容為研究對象,以實驗內省為研究方法的模式;以布倫塔諾(Brentano,F,)為代表的,以意識活動為研究對象的非實驗研究模式;以弗洛伊德(Freud,S)和榮格(Jung,C,G)為代表的,以潛意識為研究對象和使用臨床方法的模式;以高爾頓(Galton,F)和詹姆斯(James,W)為代表的,以適應行為為研究對象的應用研究模式。上述幾種研究模式強調人類經驗的不同方面,各自構建了不同的理論體系,形成了心理學內部早期的分裂。在心理學隨后的發展中,出現了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等不同的學派,學派紛爭使得心理學分裂現象變得更加嚴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心理學的分裂出現了新的特點:原來的流派爭論趨於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折中主義的態度,但折中主義並非統—,實際上,在折中主義的掩蓋之下,西方心理學的分裂現象愈演愈烈。其表現是:(1)研究課題的破碎。心理學家研究的課題往往互不相干」對於同一問題的研究往往得出相互矛盾的結論,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經驗研究的支持。得到的研究結論更是瑣碎和缺乏體系,同為心理學家,相互之間的共同語言卻越來越少,缺乏「心理學學科共同體」的認同感。(2)指導思想和方法論的分裂。心理學家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存在着兩大陣營: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科學主義陣營以實證主義作為其哲學基礎,而人文主義陣營以現象學和釋義學作為其哲學基礎,在科學觀、方法論、人的價值與科學的價值、決定論對非決定論等方面存在着嚴重的對立。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在心理學的內部存在着多種多樣的對立范疇,如遺傳對環境、主觀對客觀、意識對無意識、通用主義對特質論、還原論對非還原論、動力論對靜態論、經驗主義對理性主義、理性對非理性等等。(3)當前最為嚴重的要數科學家一實踐者的分裂,即從事基礎研究的心理學家同從事臨床等應用研究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分裂。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往往認為從事臨床應用的心理學家過於膚淺,屬於「工匠」范疇,是低層次的工作;而應用心理學家則認為基礎研究的心理學家鑽到科學的象牙塔里,脫離實際生活。(4)組織機構解體的危機。由於學科惡性分化,許多以前屬於心理學范疇的課題被其他新興的學科所蠶食。美國心理學家斯彭斯(Spence,1987.P.1053)下現的這段話代表了心理學家的這種擔心:「在我一個最可怕的夢中,我預見到心理學組織機構的解體:實驗心理學家被發配到正在興起的認知科學學科中,生理心理學家愉快地到生物和神經科學系報到,工業和組織心理學家被商業學院搶走,心理病理學家在醫學院中找到了他們的位置。」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