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

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
定價:588
NT $ 512
  • 作者:高名潞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72755
  • ISBN13:9787300072753
  • 裝訂:344頁 / 28 x 18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史料翔實,方法獨特的當代美術史著作。作者試圖把現代性研究與藝術史寫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提出了中國現代性的「整一性」特眯,並且以中國現代性的差異性作為一種方法論,以「牆」的窨觀念為依托,分析中國現代性作為一種窨意識如何不斷地建構中國現代當代藝術的歷史和邊界,書中涉及許多中國現代當代藝術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比如,中國先鋒藝術如何在雙重體制的復雜空間中生存;現實主義藝術在迅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調整其再現的哲學;傳統符號怎樣被挪用為當代藝術空間;中國的觀念藝術如何整合禪宗和反藝術理論,以求跨越藝術和生活的邊界;當代藝術如何「虛擬」現代都市奇觀及其錯位現象;怎樣認識處於全球文化沖擊下的文化「邊緣人」和「女性藝術」現象等。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歷史描述,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二部分是有關「牆」展的主題討論,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在第一部分中,我們試圖用歷史描述的方式回答「什麽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並從中國當代藝術本身所關注的問題及其與西方當代藝術的區別這兩個角度去分析它。在第二、三、四、五章中,我們將從「社會現實主義繪畫運動」、「反藝術的觀念藝術」、「儀式化的行為藝術」和「中國前衛藝術的生存空間」等幾方面勾勒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媒材的變化和發展對於過去二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有著特殊的意義,其意義往往還不只在材料本身,而是具有強烈的主題意味。比如,繪畫雖然是一種最為傳統的藝術形式,但在中國,由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傳統仍深深地影響著當代藝術家的創作,1990年代中期相繼出現的一些繪畫潮流,如「傷痕」、「鄉土」、「理性繪畫」、「新生代」、「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它們確實在反映中國的社會現實,尤其是政治現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於舊有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教育系統,在中國,它的寫實技巧和寫實主義圖像學原理始終發揮著在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所沒有的作用。盡管攝影在1990年代末開始流行,繪畫與社會現實的關系仍然是當代中國藝術家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目錄


第一章 中國現代性的另類邏輯
本書構架
中國當代藝術的前衛意義
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第二章 牆里牆外:前衛生存空間的變遷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征服政治空間的前衛意識
20世紀90年代:畫家村與公寓藝術
美術館時代:「牆」的消失?
第三章 真實與虛妄:從「人道」、「人文」到「人態」
——中國當代社會現實主義藝術的變遷
「人道」——再現實真實的人生: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寫實藝術[1978—1984]
「人文」——尋求理想真實:「八五美術運動」中的現實超越主義
「人態」——消遣片段真實:20世紀90年代的「狀態」寫實主義
結論
第四章 融合生活與藝術:中國觀念藝術二十年
理的陳述:「八五美術運動」中的觀念藝術
物的自語: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觀念藝術
結論
第五章 人「妖」同體:中國當代行為藝術中身體的儀式化特征
公共身體
「受難」身體:以藝術的名義死亡
「私有化」身體
中國行為藝術的「儀式化」特征
第六章 重構歷史記憶:20世紀中國藝術中的長城
象征意義的誕生
哀悼記憶:呼喚民族魂
修復記憶:重塑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身份
第七章 錯位與變形: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都市社會空間
都市奇觀
都市與人間
都市與肉體
都市與記憶
結論
第八章 當代「邊緣人」和中國女性藝術
當代「邊緣人」
中國女性藝術
結論
中國當代藝術大副詞[1976—2004]
圖版
 

這本書的內容是我策划的主題展「牆」[2005]展覽圖錄的中文部分。讀者可以發現,盡管本書是按照展覽的主題「牆」的空間和邊界的觀念去安排每一章的內容,但它實際上是一本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歷史的小書。「牆」是我對中國現代性的空間性特征的隱喻,借著它我想將自己這些年對中國20世紀和當代藝術的清理和反思整理出來,並以此為契機引起討論。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大部分文字是由我的英文原稿翻譯過來的。本書最初的寫作旨在兼顧中英文讀者。因為考慮到大多數西方讀者對中國當代藝術並不熟悉,我不能將主要篇幅放在批評、分析和議論方面,而必須以較大的篇幅梳理和敘述歷史事實。這樣可能會導致對一些問題的討論不能集中和深入展開。不過我還是盡量把歷史的敘事和問題的討論統一在「牆」的敘事結構之中。

讀者可能會問:「什麽是中國的當代藝術?怎樣界定中國當代藝術?」對於這個問題,很難用簡單的幾句話回答。因為,當我們界定它的時候,我們必須得把中國過去幾十年的藝術現象放到被西方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中去檢驗,不能只從我們自己的本土背景去考慮。單就中國本土情境而言,過去三十年的中國藝術,先是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後的民主自由主義思潮的洗禮,而後,在最近的十幾年中,中國當代藝術迅速而徹底地融入了全球的展覽和藝術市場的系統之中。國際體制化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基礎。所以,中國的當代藝術既不能從單向的純粹美學和文化學的角度去界定,也不能完全從自身的社會背景去界定。

在這本書中,我試圖從現代性的角度分析中國當代藝術。我認為,中國現代性的特點是「整一性」而非西方的二元分裂性。而「整一性」的本質就是母體文化和異質文化之間的錯位和整合。正是這種錯位決定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特定的視覺經驗和表現方法,這個角度也正是我過去二十多年個人經歷的體悟和結晶。我親身參與了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文化熱的大討論,特別是「八五美術運動」的批評和組織活動。90年代,我先是在哈佛大學將自己隔離起來,試圖深入了解西方的美術理論,觀察西方的藝術實踐。而後,又與西方的批評家和美術館系統合作策划中國的當代藝術展覽,同時面對不同讀者撰寫藝術批評文字。我盡量使自己站在一個文化「錯位的」視角去分析中國現當代藝術,在這種視角中,我們會發現,人們[包括藝術家]通常所說的藝術品的「真實」表現常常與真正的現實相矛盾。當然,這本小書只是在這個方面的一點嘗試而已。

目前,在藝術被徹底體制化和重商主義的沖擊下,中國藝術理論的學術建構尤顯重要。另一方面,在文化界和藝術界,現在有很多人都已經感到,中國當代藝術,或者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前衛」藝術正面臨著危機。一方面,中國當代藝術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似乎很「火」,各種私人和官方的展覽空間紛紛崛起,進入了藝術機構相互競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另一方面,藝術已經逐漸喪失了早期前衛的理想主義和參與文化建設的力量和信心,並與流行文化中的即時享樂、瞬間夢幻和消費至上合流成為藝術的主潮。這景象頗似朱熹有感於南宋詩壇萎靡時所說「只看如今,稱金注量,做兩句破頭,是多麽衰氣」,很多人也在為此憂慮。我想其原因是中國當代藝術中正在日益增長的媚俗趨勢:一方面是時尚媚俗——包括政治和商業的媚俗,另一方面是學術批評媚俗——方法觀念貧乏以及由此產生的庸俗社會學的泛濫。

所以,我希望和大家一道去尋找一種失掉的人文精神,一種在全球化、市場化和體制化一統天下的時候仍然可以獨立奮戰的藝術精神。本書所描述的藝術現象是過去三十年的客觀存在,但並不完全代表我的價值觀。我並不回避有些人會說我有「八五情結」,但是,我也無意用一些「宏偉辭藻」向讀者做陳舊的「布道」宣示。因為,多年的現實使我們知道,重要的是如何繼續「先鋒」的理想以及腳踏實地建樹方法論,非此不能宣示那種真正的人文理想,這也是我在描述歷史和藝術作品時的關注點。當我對藝術作品進行批評的時候,我不僅分析它們的意義,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醒讀者注意那種表達的方法。

我有一個夢。我希望中國的當代藝術不只是展品和商品,它應該成為與科學、宗教和哲學一樣能夠對中國和世界的文化發生積極影響的領域。烏托邦會導致集權,我們曾深有體會。但是,人類理想精神的存在又離不開烏托邦。沒有烏托邦的人類是拜物教的動物。藝術最能接近烏托邦,但是也最容易成為拜物的犧牲品。中國的當代藝術目前正面臨著這樣進退兩難的陣痛。

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書。也非常感謝北京陽光谷對此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特別要感謝王聯女士,她不但全面負責本書的出版事務,同時還承擔了大量的文字編輯和校對工作,在理念上和技術上,都對本書付出了遠遠超出出版事務之外的大量心血。我感到她的投入也是為了一種人文精神。也感謝朱鍔,他為本書做了充滿理念的設計。同時也感謝冰逸、武宏和其他為本書付出心血的編輯和設計人員。由於本書的許多章節是從我最初的英文原稿翻譯過來的,在此,還要特別感謝以下翻譯人員:劉立彬、周文瑞、韓殊麗、盧雪紅、蔣玲、孫前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