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平民服裝

中國古代的平民服裝
定價:60
NT $ 52
 

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也是舉世聞名的「衣冠王國」。長期以來,勤勞而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發明創造了無數具有民族特色的衣冠服飾。遺憾的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加之紡織物本身難以保存,致使許多服飾形制湮沒失傳。尤其令人嘆惜的是創造這些服飾的主人——平民百姓自己的服裝,因受各種條件限制,流傳於世者更如鳳毛麟角;歷代典籍中雖有不少服制方面的記錄,但多詳於帝王公卿、百官命婦,至於庶民服飾,則很少涉及,即便偶爾敘錄,也大多為律令禁例,具體形制則缺乏介紹。其實,平民服裝在中國服飾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貴族服裝更貼近生活;更能反映社會風尚的變化。時過境遷,絕大多數貴族服制隨著封建制度的瓦解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平民服裝則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傳承、遞嬗到今天。

本書共分為歷史淵源、構成形式、形制類別、使用場合、禁忌律令、身份特征、沿革變遷七個部分,主要介紹的古代衣服的款式、質料、色彩等等。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的這套「中國古代生活」大型叢書,是適應社會文化需要的新舉措,也是進行學術領域開拓的新嘗試。

讓我們從學術界一直在討論的「史學危機」談起。

歷史學本來是人類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我們中國人尤其重視歷史,從遠古的時候便設有史職,編寫歷史。在傳統的書籍分類中,史書占了一大門類,歷代官私所編史書真是汗牛充棟。正因為這樣,有的外國學者把中國人稱做歷史的民族。可是就是這麽一門淵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學問,在近若干年竟遭遇到種種的障礙和曲折,「史學危機」之說在高校里和社會上去口很流行。歷史學怎樣適應社會的要求,怎樣擺脫困境而重新振興,成了有識之士共同關注的問題。

當然,歷史學的命運不是沒有轉機,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古老學科已經逐漸轉向於一些新興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有文化史和社會史。文化史、社會史並非新的創意,但過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走向發達乃是近些年的事。文化史的起步要略早幾年,大家記得,由於關心中國傳統文化的性質和特點,社會上曾出現所謂「文化熱」,這影響到歷史學界,文化史的討論也熱起來了,有關論作一時風起雲涌。最近這種熱雖然涼了一點,可是專論中國文化的期刊越來越多,內容也更趨扎實。看來文化史的研究是在深入發展,而且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社會史的開始盛行,可能與歷史學的視野漸次拓寬有關。過去比較長的時期,對古代社會的研究集中於社會形態,現在則加強了社會結構的分析與社會現象的探討。這樣,有著新的面貌的社會史令人刮目相看。全國性的社會史的研討會連續舉行幾屆,盛況空前,是這方面進展的明顯標志。社會史的研究,現在正是方興未艾。

社會史這一學科領域的拓展,很自然地引導大家注視歷代社會的生活狀況,試圖重現當時生活的圖景。從這個意義來說,社會生活研究應該是社會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忽略社會生活研究與文化史的聯系。文化史深入發展有兩個相輔相成的趨勢,一個是追索更核心的文化,從而走向學術史、思想史。一個是探討更廣泛的文化,於是走向社會生活的研究。通過古代社會生活的研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傳統文化的廣泛表現。

社會生活的研究,一個特點是多角度、多層面,因而是非常富有趣味而引人入勝的。應該指出,中國傳統的史書,盡管數量浩繁,世間罕有其比,然而內容最缺乏的,就是涉及社會生活的部分。以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為例,從本紀到列傳,不是太偏於國家政治的活動,便是局限於具體人物的事跡,惟獨對社會的生活這一方面,所用筆黑甚少。由這里也可以看到,今天著眼於研究歷史上的社會生活是多麽必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