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法闡宗》一書,體用兼備,發微探隱,道術並重,身心並修,較為科學、實際地闡述了太極拳的真諦,實為眾多太極拳理論中之名著,後學者之指針、橋梁也。
王新午先生所著之《太極拳法闡宗》等書,今能知之、告之、練之者已不多見,大有失傳之虞。今天我們整理、推薦出版之目的,意在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武術精華,望愛好太極拳健身、技擊的武林同仁珍惜。
本書資料來源於新午先生的傳人:申子榮、梁春華、韓琳、陳有山、董榮生等之手抄本,在編輯過程中又經陳有山、董榮生等同志反復校對,始付梓出版,由於年代久遠,書中文字難免仍有遺漏和錯誤之處,望方家不吝指正。
目錄
第一章 太極拳流派
第一節 國術源流與太極拳
第二節 許宣平之三十七式
第三節 李道子之先天拳
第四節 程元滌之小九天法工
第五節 宋仲殊之後天法式
第六節 張三豐之太極十三式
第七節 陳長興之太極拳
第八節 楊福魅之太極拳
第九節 許禹生之太極拳
第十節 宋書銘之太極拳
第二章 太極拳之意義
第一節 太極拳效能
第二節 太極拳與易象
第三節 太極拳與體育
第四節 太極拳與科學
第三章 太極拳文獻
第一節 張三豐傳
第二節 張松溪傳
┅┅
第一節 國術源流與太極拳
第二節 許宣平之三十七式
第三節 李道子之先天拳
第四節 程元滌之小九天法工
第五節 宋仲殊之後天法式
第六節 張三豐之太極十三式
第七節 陳長興之太極拳
第八節 楊福魅之太極拳
第九節 許禹生之太極拳
第十節 宋書銘之太極拳
第二章 太極拳之意義
第一節 太極拳效能
第二節 太極拳與易象
第三節 太極拳與體育
第四節 太極拳與科學
第三章 太極拳文獻
第一節 張三豐傳
第二節 張松溪傳
┅┅
序
我國國術之妙,首推太極拳,賢愚所共知。而首倡國術救國者,厥惟太極拳宗師許禹生、吳鎰泉諸先生。許、吳之弟子遍海內,而克紹其薪傳,馳譽華北者,獨見夫王子新午焉。新午官並門,以是術倡,三晉大化,翕然成風,文武之士,羅拜其門者數千人。新午歷宰名邑,所至稱賢有司。率數縣壯士與倭人戰,每戰輒捷,料敵進退,如指諸掌,人咸驚異其才能,余知其得力於太極拳者獨多也。自敵寇深入,新午乃去政治而專軍事。閻公百川命組技術總隊,不三月而成,皆桓桓之士,夙精技擊者也。余觀其道,所持者信義,所用者忠勇,深入人心,誠足以團結精神,殺敵致果。其賞罰之明,紀律之嚴,皆不以法繩,而以義勵,是知日優游於禮義廉恥之中,而能忠勇嚴明以急國難者,乃盡出於國術之士。其視一般為何如也?余聞新午言:太極拳以健身應用為末。其一貫之傳,惟相交以道,相尚以義,重氣節,輕生死,始終不渝,故其宗派屹然為世所崇拜,因出《太極拳法闡宗》一書以見示,余固深知新午技擊之神奇,而不期其用意之深如此也!然則宗派之闡揚,誠有不可一日緩者。新午軍書旁午,日孜孜於進退攻守之策,此書之成彌足貴,乃不欲人之題序,慮掩其真也。余提一軍與新午共患難,因感書數語,弁之書端,是為序。
中華民國己卯冬滄江釣徒序
中華民國己卯冬滄江釣徒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