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社會史:個性、民主家庭、公民社會及法制國家的形成(帝俄時期: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全二冊)

俄國社會史:個性、民主家庭、公民社會及法制國家的形成(帝俄時期: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全二冊)
定價:960
NT $ 835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世界史學中第一部綜合研究俄國社會史的專著。它有兩大鮮明的特點:一是史料和資料的極其豐富多樣,一是題材和觀點的新穎。從史料來說,本書引用了3500多種文獻(其中包括700種以上的國外文獻)、8家檔案館的檔案,配有102個統計表和50個統計附表;正文中配有142幅生動的插圖,襯頁中另有72幅插圖,對讀者形象地了解內容極有好處。從題材和觀點來說,本書涉及了俄國的個人主義、公民社會、法制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城鄉關系,階級、階層,婦女生育,專制主義與現代化,帝俄時期史分期等許多問題。讀者可以讀到與過去傳統說法不同的有根有據的新解釋和新觀點。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米羅諾夫,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教授。1942年生於薩拉托夫州。從1966年起,一直在聖彼得堡歷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發表論文逾百篇,其中有28篇被用7種語言發表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和匈牙利的重要刊物和論文集上。已出版專著7部,基中《歷史學家與社會學》和《歷史學家與數學》已被譯成中文出版。《俄國社會史》(1999年版、2000年版和2003年版)問世後,在俄國和西方引起強烈反響,被俄國同行譽為可堪與布羅代爾的社會史著作齊名。
 

目錄

上卷
譯者序
中文版序言
作者的話
社會史是超歷史學
《俄國社會史》之爭
引言
第一章 領土擴張及其後果:民族問題、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土地
領土擴大和人口增長
領土擴張的因素
多民族帝國的形成和民族問題的產生
民族政策的原則
民族政策的兩個階段和1863年政策改變的原因
領土擴張的結果
移動的邊疆在俄美兩國歷史上的作用
自然資源:豐富還是匱乏?
地理和人口因素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結論:廣闊的俄羅斯土地萬歲!
注釋
第二章 社會結構和社會流動:開放型社會的產生
俄國是否存在等級?
各等級的內部結構及流動
貴族
僧侶
城市等級
農民
人口的社會結構及跨等級流動
俄國的社會結構
跨等級流動
結論:從無等級社會到等級社會,從等級社會到階級社會
注釋
第三章 人口進程及人口轉型的發端
東正教的人口觀
婚姻
婚齡
婚期
結婚率
離婚
人口的家庭狀況
出生率
出生率水平
俄國的生育控制
控制生育的表率一一地主農民
死亡率
死亡率水平及其死因

俄國其他民族人口發展的特點
結論:人口再生產由傳統模式向合理模式的轉變
注釋
第四章 家庭及其內部關系:民主化小型家庭的形成
俄國家庭類型及其演變
農民
市民
家庭內部關系的發展
農民家庭
城市家庭
貴族家庭
結論:復合式家庭向小型家庭過渡,家庭內部關系由專制向民主過渡
注釋
第五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和農村
第六章 農奴制的興衰
第六章 農奴制的興衰
第七章 農民、市民及貴族的主要社會組織:個性及個人主義的生成
襯頁插圖
圖表索引
插圖索引
下冊
第八章 法律與司法,犯罪與刑罰:對法律權威地位的評析
第九章 俄國政體的演變:法制國家的確立
第十章 社會、國家及社會輿論:公民社會的形成
第十一章 帝俄時期社會發展的結果和蘇聯時期的現代化
圖表索引
統計附表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襯頁插圖
插圖索引
 

雖然在本書的俄文版原著中已有了一個前鑒,但我還想再說上幾句,專門為中國的讀者。

作為作者,我不禁感受到很大的滿足,而且感受到很大的責任。滿足,是因為《俄國社會史》譯成中文極大地擴大了我的讀者群——目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活著地球上1/5的居民。責任,是因為在中國讀者面前我必須扮演兩個角色,一是作為當代俄羅斯歷史編纂學的代表,讀者將根據我的書來評判當代俄羅斯歷史編纂學,二是作為俄國歷史的詮釋者,讀者也將根據我的書來評判俄國歷史。

書中修正了傳統觀點,即把帝俄看作是獨裁的、保守的、侵略的、停滯的國家,在這個國家里個人意願總被操縱,那里沒有自制,不尊重法律,只崇尚暴力。是的,所有這些說法在俄羅斯的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俄羅斯以及國外出版了很多持這種觀點的著作。然而,18世紀至20世紀初的俄國社會卻迅速向公民社會和法制國家、尊重個體和人權的方向發展,而這些在俄羅斯以及世界歷史編纂學中卻很少提及。本書的任務即在於闡明俄國歷史這些鮮為人知的方面。因此,本書的副標題為——《個體、民主家庭、公民社會和法制國家的形成》,即是本書的主題。

修正傳統的歷史觀成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擯棄了直到現代仍在俄羅斯歷史編纂學中占統治地位的方法論。我利用社會學的方法,以代替寫作歷史事實的陳舊方法(歷史學家們常根據這些歷史事實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拼湊事件史)。該方法使我有可能把這些事實按問題的題目分類,然後歸納、理解。為避免過分強調事件,我把注意力放到社會問題和社會進程上,這使我看到了事件中的規律和意義。我認為,僅僅講述實踐是如何發生的,或者發生了什麽事件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確定向量或者抓住具體實踐中的趨勢。這一趨勢在其中必定存在,因為人,特別是執政者,總在追求一定的目標,在確定的方向上推進事件的發展。因此本書的題目為《俄國社會史》,即社會學史。

所以,利用新的跨學科的方法論以代替傳統的按時間先後順序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才能夠分析國家的社會、政治、法律和經濟生活的發展。由此,本書的題目結構為(在每一章任何一個重要的觀點都被闡述):移民、人口、人口學、家庭、城鄉、農奴制、社會組織、法制、司法制度和犯罪、國家政體、社會和國家,而在本書的結尾總結了各章的結論,並概括了俄羅斯社會和國家在三百年間的歷史進程。

應該強調的是,我能夠在俄羅斯順利地寫作和出版《俄國社會史》應當歸之於我們國家1985年改革後發生的民主變化,那時取消了書刊檢查,學術思想開始自由。據我所知,中國社會也正發生著類似的變化,所以我認為,也應該期待在中國歷史編纂學中傳統觀點的修正。從這個意義上說,《俄國社會史》可供中國歷史學家借鑒,即以何種方式和通過什麽途徑可以實現這樣的修正,因為中華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一樣,在世界歷史編纂學中經常被認為是停滯的和飽受的,這大概不符合現實。

借此機會,感謝倡議把本書翻譯成中文的張廣翔及翻譯群體許金秋、郭宇春、劉玉寶、沈莉華、王紹章,他們在張廣翔教授的領導下,在極氮的時間內完成了較難的譯文。我們大家——作者、譯者和倡議者都希望,本書在中國的出版將使兩個偉大的國家相互諒解,在全球化和核武器的時代它們必定會作為睦鄰和平友好地相處,在合作中獲得雙贏。

2004年9月8日於聖彼得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