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史(第三卷)

中華文明史(第三卷)
定價:312
NT $ 271
  • 作者:袁行霈/主/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06009
  • ISBN13:9787301106006
  • 裝訂:453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卷包括的時段,從隋建國(581)開始,歷經唐、宋、遼、金、元,直到明中葉正德末年(1521)為止,共計九百余年。隋的建國,特別是八年之後(589)隋滅陳統一全國,不僅結束了永嘉之亂(307)以來二百八十多年的分裂局面,而且為文明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隋朝之後建立的唐朝,在南北文化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這兩方面實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從而使中華文明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文明有三個最顯著的特征:一是呈現多元化的形態,新的與舊的、中國固有的與外來的、南方的與北方的,相互交融共同前進。無論在思想方面、宗教方面,還是文學方面、藝術方面,莫非如此;二是城市的繁榮和市民文化的蓬勃發展,市民文化逐漸加大了其在整個文化中的比重,從而為中華文明增添了新的活力;三是文化重心的下移,從士族向庶族下移,進而向市民下移。這些特征形成一種綜合的效果,就是文化顯得格外富於創造性,也格外絢麗多彩。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在整合中創新
第二節 文明的新因素:城市經濟與城市文化的繁榮
第三節 文化的下移
第一章 南北文化的交融與國家的統一
第一節 南北文化的交融
第二節 大運河的開通及其意義
第三節 大一統格局下的邊疆諸族文化
第四節 貞觀之治與盛唐氣象
第二章 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的交流
第一節 雙向的文化饋贈
第二節 長安與敦煌:東西文化的交匯點
第三節 華夏文明的東傳
第三章 經濟的繁榮與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一節 人口與耕地面積的增長
第二節 土地經營方式的變化
第三節 手工業生產技術的創新
第四節 商品經濟的發達
第五節 南方經濟的發展
第四章 科舉制度的發展與新型士人的出現
第一節 科舉制度與統治基礎的擴大
第二節 選拔機制與社會流動
第三節 「共治天下」與「共定國是」
第四節 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
第五章 文官制度的完善
第一節 制衡原則的充分運用
第二節 官僚的作用與管理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加強
第六章 儒學與宗教的新開展
第一節 儒學的復興與宋明理學的理論貢獻
第二節 佛教宗派的創立與佛教的本土化
第三節 道教的全盛與內丹學的發展
第七章 學術領域的拓展與教育的繁榮
第一節 經學與史學:繼承與創新
第二節 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書院教育與儒學的社會化
第八章 北方民族的成長及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第一節 遼、夏、金、元政權概況及其與華夏文明的碰撞
第二節 北方民族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 邊疆的開拓與大一統的重建
第四節 北方民族與漢族的融合與交流
第九章 中外關系史的新篇章
第一節 中國與歐洲的直接往來
第二節 海外貿易的發展與鄭和下西洋
第十章 世界領先的科技與科學觀念的發展
第一節 從雕版到活字
第二節 火藥、指南針與航海術
第三節 醫藥學與養生術
第四節 天文、地理與數學
第十一章 文學重心的下移與文學的全面繁榮
第一節 唐宋古文運動與儒學復興
第二節 詩國的高峰:唐詩
第三節 唱徹宋代的歌聲
第四節 戲劇的晚出與輝煌
第五節 瓦舍勾欄中的說唱藝術
第十二章 藝術風貌與時代精神
第一節 唐代藝術的恢弘與雄渾
第二節 五代、兩宋藝術與尚意趣的美學追求
第三節 元代至明代前期以古為雅的書畫藝術
第十三章 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 衣食住行的多樣化
第二節 風俗與娛樂
第三節 門戶內外:女性的社會角色
彩圖目錄
插圖目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