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

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
定價:90
NT $ 78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里達在把胡塞爾的短文《幾何學的起源》譯成法文的同時為該文所配的長篇導言。德里達在導言中以胡塞爾的晚期作品為基礎,以胡塞爾早期和早期著作為淺孛,詳盡討論了一系列重大的現象問題,並從辯正法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回答。作為回答的結果,德里達不僅提出了「遠程通信」、「書寫的現象學」、「中間地帶」、「地理學」、「亞結構」、「終極創建的無限推遲」、「『聽』(而不是『看』)觀念」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述,更為重要的是,德晨達從中發現並論證了解構學說最重要的理論支柱——「延遲」原理。
 

目錄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總序
引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幾何學的起源
譯者後記
 

自晚清曾文正創制造局,開譯介西學著作風氣以來,西學翻譯蔚為大觀。百多年前,梁啟超奮力呼吁:「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時至今日,此種激進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學著述「今之所譯,直九牛之一毛耳」,卻仍是事實。世紀之交,面對現代化的宏業,有選擇地譯介國外學術著作,更是學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諉的任務。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隆重推出《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在林林總總的國外學術書中遴選有價值的篇什翻譯出版。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所言極是!今日之中國已迥異於一個世紀以前,文化間交往日趨頻繁,「風氣既開」無須贅言,中外學術「互相推助」更是不爭的事實。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廣。全球化和本土化兩極互動,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動脈。一方面,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動;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覺日益高漲。於是,學術的本土化迫在眉睫。雖說「學問之事,本無中西」(王國維),但「我們」與「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識政治卻不容回避。但學術的本土化決非閉關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這套叢書的立意正在這里。

「棱鏡」本是物理學上的術語,意指復合光透過「棱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所以取名《當代學術棱鏡譯叢》,意在透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出選編者的理解和匠心,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本叢書所選書目大抵有兩個中心:其一,選目集中在國外學術界新近的發展,盡力揭櫫域外學術90年代以來的最新趨向和熱點問題;其二,不忘拾遺補缺,將一些重要的尚未譯成中文的國外學術著述囊括其內。

眾人拾柴火焰高。譯介學術是一件崇高而又艱苦的事業,我們真誠地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參與這項事業,使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學術本土化做出貢獻。

叢書編委會
2000年秋於南京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