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地域中的遠古人們是如何埋葬死者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不少學者想去了解。當時,孟子認為,上古時代原本沒有埋葬的習俗,人死後把屍體丟棄在山野溝壑中就罷了。但後來人們看到死者的屍體被野獸吞食,被蒼蠅等叮咬,覺得這不合人情,於心不忍,才將屍體掩埋,這才發展出將屍體埋人土中的方法與習俗。同樣的觀點在呂不韋編撰的《呂氏春秋·孟冬紀》中也有反映,該書認為:「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病於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人之情不忍為也,故有葬死之義。葬也者,藏也。」換言之,即上古不掩埋屍體的葬法與人情不符,所以人們才使用埋葬的方法,從而形成土葬。另一些著作如《周易》則認為,上古時期早就有埋葬的習俗,只不過很簡單而已,挖個土坑放進死者的屍體,上面蓋一些柴草而掩埋,沒有埋葬用具,不起墳堆;同時,上古時期也沒有什麽喪禮習俗可言。由此看來,這兩者的說法似乎是相矛盾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