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在通觀世界走勢的宏觀視野中思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傳播與發展。當今世界的走勢最主要的是經濟全球化。但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麼?它帶來的后果是什麼?經濟全球化背后的哲學理念是什麼?社會學界、經濟學界、企業界中似乎深思者不多。而我們作為學人,就應該超越現象層面,做一些深層的思考。我個人認為,所謂經濟全球化首先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全球化,其本質是西方發達國家過剩的資本、技術與商品希望沒有任何阻礙地、能夠完全自由地在世界各地移動。移動的目的,是在過剩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利益。其結果是所有的資本、技術、商品的輸入地、接受者,借此機會得到了發展,國家實力增加了,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了。但是與此同時,也造成了這些國家貧富差距的拉大、資源的耗竭、環境的污染,而三者的綜合就可能是被輸入國社會的震盪,震盪的結果就是跨國資本再次的流動,尋找更好的投資地,資本從這些國家轉移出去后,就會致使這些國家衰弱、停滯。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南北差距的拉大。我們常說的「數字鴻溝」等等都是它的后果。於是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紛爭不斷。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后的哲學理念是什麼?我想這不是能在短短的時間里能闡述清楚的。但是我認為,這是從工業化初期開始生成的西方中心論——最初它是歐洲中心論,后來成為西方中心論,接着達爾文主義出來,有人把它移植到社會問題上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再經過幾次演變發展到今天的文明沖突論和歷史終結論。當今代表人物一位是繆塞爾·亨廷頓教授,一位是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如果我們采取還原主義的方法看一看文明沖突論和歷史終結論的話,他們所宣傳的,正如亨廷頓教授所說的是當年英國清教徒所信奉的基督教的教義加上美國的國情。這種哲學理念的特點就是以個人為中心,為了贖罪就應該不擇手段的去贏得利潤;如果在生前和即將離世的時候能把一部分財富再捐獻給社會,那麼原罪就都消除了,以前所做的一切罪惡一筆勾銷,依然可以回到上帝身邊。我不是誇大其詞,這都是有案可稽、有文獻為證、至今仍在因特網上到處傳播的理論。
與此同時,西方有見地的、真正尊重歷史文獻和事實的學者,比如英國的湯恩比教授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指出:如果一味的聽任盎格魯—薩克遜文化沿着清教徒的思路,也就是希臘—基督教文化走下去,世界的生產力就會不斷地急速前進、人的欲望不斷地膨脹、對自然的掠奪不斷的擴大,其結果是世界的動盪、人類的毀滅。補救之法就是以東方的文化,以東方那種求得和諧、穩定的理念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一種非東非西、亦東亦西的新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拯救世界。是不是這樣?這必須在通觀世界走勢的大環境、大視野下進行研究。如果湯恩比先生說的對了,那麼今天我們研究孔子學說、研究儒家的思想就不僅僅是為了中國的今天和明天,也是准備向世界人民獻上一份中國人民的禮物,為世界的和平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