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謎的深刻解讀
在皇宮大廈之內,圍繞權和利的分配與佔有,帝王民宗室,宗室與外戚,外戚與宦官,宦官與宰相,其間的捉對爭斗,雲譎波詭,充滿血腥,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些頭面人物取勝對手的方法都可用“術”——陰謀予以概括。不學有“術”正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一個皇帝新衣式的實情。
中國古代政治中心的基本格局;帝王君主端坐于上,左有後妃,右有宦官,下面對著的是相府的相爺。帝王任性而行,後妃床榻上奏事,宦字上下游走,左右串連,真能做些正經事的主要是相爺。
上操術以御下,朝廷百官一致對付百姓,這是古代政治中心四檔人物共同的立場。但在皇宮大廈之內,圍繞權和利的分配與佔有,帝王與宗室,宗室與外戚,外戚與宦官,宦官與宰相,其間的捉對爭斗,雲譎波詭,充滿血腥,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些頭面人物取勝對手的方法都可用術——陰謀予以概括。不學有術正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一個皇帝新衣式的實情。
本書突破學院派史學研究的高牆,沖出戲論史學的滾滾浪潮,用文化學的尺度丈量逝去的歷史,尋求關于歷史之謎的另一種解讀。
目錄
序言 權力主宰者的活法
帝王
一 謀位四途
“野心家”靠什麼把天下攫為已有?靠厚德嗎?不,多少德高仁厚者被排擠在皇權之外。靠才智嗎?不,諸葛孔明可謂智力非凡,但他與得天下卻全無緣分。靠天生為嫡長子來繼承嗎?非也,君不見有多少皇帝長子被廢黜甚而被殺害。皇位寶座下處處是陰謀的寒光,心術的劍影。終有一天扶搖于皇帝龍椅之上、稱孤道寡者,或借助于神靈,或取信于先王,或挾迫“禪讓”,或拔刀相向,其用心之巧妙,手段之高超,絕非常人所能想像。
二 協調宗室
新帝國建成後,帝王對待異姓臣僚或遷或貶,處理起來並不怎麼犯難,而對待親族宗室,問題就復雜得多。開創基業時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江山是大家齊心協力贏來的。一旦其中的一個南面稱孤、被尊為王,這親族宗室中就在座上與座下之間劃開一條生死界線。盡管如此,孰尊孰卑,誰領導誰,不會因此就一錘定音,這一點帝王本人看得尤其清楚。為消除這種來自宗室內部的顛覆和威脅,帝王們總是要采取種種措施,維護既得利益和穩固政權。
三 利用外戚
站在權力金字塔頂尖的古代帝王,必須靠各種基礎才能支撐。因此,帝王不僅要培植親信,調動大臣,同時也要合理安排宗室,充分利用外戚,一個台階接一個台階,少了哪個台階,這金字塔也難保不傾斜甚至倒塌。外戚者,皇後、皇太後一姓之親戚也。他們主要與母系一支有關。這支力量如果利用得好,對皇帝基業也有舉足輕重的衛護作用。
四 馭臣之法之一
在支持帝王掌管天下的諸多力量中,中央執行機關里的行政長官,特別是那些資深且有能力者,常常成為帝王要優先考慮的對象。既調動他們的忠誠心和積極性,又予以適當的控制,這是最理想的。因為沒有這些人的工作,帝王將一事無成;而如果使用不當、控制不嚴,帝王又會大權旁落。究竟如何馭臣,這其中不僅花樣繁多,而且也頗具難度。
五 馭臣之法之二
人是永不滿足的動物,歷史上有才能的臣子雖居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之位,卻也不免常覬覦王位,因此帝王對臣下如管理不善、控制不嚴,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作為皇帝,既要用才愛才,又需嚴格控制,不能放任自流,就像清雍正皇帝所說︰“不敢輕信人一句,乃用人第一妙訣。”圍繞使用、調動、控制臣下,歷來帝王費盡心機,使出種種辦法和心術。
六 馭臣之法之三
一般來說,和平安定時期,帝王麾下的臣僚成分相對比較單純。對于他們,帝王們或拉或打、或遷或降,自有一套辦法駕馭之。而動蕩年代,或對外用兵,或內戰紛起,這時帝王手下的臣僚變化流動大,成分也較為復雜,帝王如何對待他們,則又有不同于和平時期的另一套方法。
七 外交手腕
古代帝王一旦踐祚稱國,所要應付的問題就紛至沓來。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兩類︰內政和外交。內政處理需要有謀且用術,對外關系也同樣需要帝王思忖和琢磨。敵我雙方較量,戰場上的揮戈拼殺固然重要,而武力手段背後的“謀”和“術”卻更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年漢高祖劉邦曾一本正經地告訴項羽︰“我寧斗智,不斗力。”包含著勝券在握者對選擇勝利方式的一種理解。
八 立嗣中的計較
帝王奪取天下好比摘到人參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于是大家都想方設法捷足先登,爭取優先權。古代帝王妻妾成群,兒孫也就多,而王位只有一個,到底傳給誰,不同帝王各有標準,但最要緊的,一是要傳給自己最喜歡的、自己認為最可靠的人,二是要傳給有能力保住這位子的人。為此,帝王們為這傳位問題的運籌算計也深不可測。
臣相
一 術在書外
二 辱舌下面的心計
三 以不變應萬變
四 出處行藏的揣摩
五 奸也有術
六 身通龍門之法
後妃
一 德行心術兩相濟
二 色相與心計
三 母以子貴
四 助皇帝一臂之力
五 後妃干政的劫數
宦官
一 邀寵的訣竅
二 固寵的策略
三 控制皇帝
四 脅迫百官
五 與外戚周旋
六 近水樓台先得月
帝王
一 謀位四途
“野心家”靠什麼把天下攫為已有?靠厚德嗎?不,多少德高仁厚者被排擠在皇權之外。靠才智嗎?不,諸葛孔明可謂智力非凡,但他與得天下卻全無緣分。靠天生為嫡長子來繼承嗎?非也,君不見有多少皇帝長子被廢黜甚而被殺害。皇位寶座下處處是陰謀的寒光,心術的劍影。終有一天扶搖于皇帝龍椅之上、稱孤道寡者,或借助于神靈,或取信于先王,或挾迫“禪讓”,或拔刀相向,其用心之巧妙,手段之高超,絕非常人所能想像。
二 協調宗室
新帝國建成後,帝王對待異姓臣僚或遷或貶,處理起來並不怎麼犯難,而對待親族宗室,問題就復雜得多。開創基業時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江山是大家齊心協力贏來的。一旦其中的一個南面稱孤、被尊為王,這親族宗室中就在座上與座下之間劃開一條生死界線。盡管如此,孰尊孰卑,誰領導誰,不會因此就一錘定音,這一點帝王本人看得尤其清楚。為消除這種來自宗室內部的顛覆和威脅,帝王們總是要采取種種措施,維護既得利益和穩固政權。
三 利用外戚
站在權力金字塔頂尖的古代帝王,必須靠各種基礎才能支撐。因此,帝王不僅要培植親信,調動大臣,同時也要合理安排宗室,充分利用外戚,一個台階接一個台階,少了哪個台階,這金字塔也難保不傾斜甚至倒塌。外戚者,皇後、皇太後一姓之親戚也。他們主要與母系一支有關。這支力量如果利用得好,對皇帝基業也有舉足輕重的衛護作用。
四 馭臣之法之一
在支持帝王掌管天下的諸多力量中,中央執行機關里的行政長官,特別是那些資深且有能力者,常常成為帝王要優先考慮的對象。既調動他們的忠誠心和積極性,又予以適當的控制,這是最理想的。因為沒有這些人的工作,帝王將一事無成;而如果使用不當、控制不嚴,帝王又會大權旁落。究竟如何馭臣,這其中不僅花樣繁多,而且也頗具難度。
五 馭臣之法之二
人是永不滿足的動物,歷史上有才能的臣子雖居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之位,卻也不免常覬覦王位,因此帝王對臣下如管理不善、控制不嚴,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作為皇帝,既要用才愛才,又需嚴格控制,不能放任自流,就像清雍正皇帝所說︰“不敢輕信人一句,乃用人第一妙訣。”圍繞使用、調動、控制臣下,歷來帝王費盡心機,使出種種辦法和心術。
六 馭臣之法之三
一般來說,和平安定時期,帝王麾下的臣僚成分相對比較單純。對于他們,帝王們或拉或打、或遷或降,自有一套辦法駕馭之。而動蕩年代,或對外用兵,或內戰紛起,這時帝王手下的臣僚變化流動大,成分也較為復雜,帝王如何對待他們,則又有不同于和平時期的另一套方法。
七 外交手腕
古代帝王一旦踐祚稱國,所要應付的問題就紛至沓來。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兩類︰內政和外交。內政處理需要有謀且用術,對外關系也同樣需要帝王思忖和琢磨。敵我雙方較量,戰場上的揮戈拼殺固然重要,而武力手段背後的“謀”和“術”卻更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年漢高祖劉邦曾一本正經地告訴項羽︰“我寧斗智,不斗力。”包含著勝券在握者對選擇勝利方式的一種理解。
八 立嗣中的計較
帝王奪取天下好比摘到人參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于是大家都想方設法捷足先登,爭取優先權。古代帝王妻妾成群,兒孫也就多,而王位只有一個,到底傳給誰,不同帝王各有標準,但最要緊的,一是要傳給自己最喜歡的、自己認為最可靠的人,二是要傳給有能力保住這位子的人。為此,帝王們為這傳位問題的運籌算計也深不可測。
臣相
一 術在書外
二 辱舌下面的心計
三 以不變應萬變
四 出處行藏的揣摩
五 奸也有術
六 身通龍門之法
後妃
一 德行心術兩相濟
二 色相與心計
三 母以子貴
四 助皇帝一臂之力
五 後妃干政的劫數
宦官
一 邀寵的訣竅
二 固寵的策略
三 控制皇帝
四 脅迫百官
五 與外戚周旋
六 近水樓台先得月
序
一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有四種人,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掌握著各色人等的生殺予奪。四種人里的第一檔人物無疑是帝王君主,其他三種人則分別是御前的臣相、後宮的嬪妃,以及那追隨君主帝王如影隨形、不男不女的宦官閹人。
中國古代政治核心構成的內在邏輯︰國是家的放大,宗法血緣是維系國家政治的紐帶,這是自西周初年就明文定下的一條政治家法。然而,明文之外,還有看不見的邏輯,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者,正道,治道之謂也。治國要走正道、成治道,這陰與陽,剛與柔的結合絕不可少。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核心內,帝王君主既是皇室中的男性代表,也是整個國家社稷的男性代表,屬陽一極。而後妃則是他名正言順的對應物,屬陰一極。陰陽兩極的互制互動,形成皇室和國家的張力,也造成皇權政治的相對平衡、穩定與和諧。這是陰陽之一組。還有另一組,便是臣相和宦官。相(宰相、丞相)是國家社稷政治運行的中樞,持重、剛強和力量是其基本特征。相對于相的則有宦者閹人,人工化的閹割把女子的柔媚和順從品格後天地加到了他們身上,從而使之既方便地穿梭游走于朝廷和後富之間,又自然而然地成為相位的合理對應物。
二
帝王君主當然是社會和國家的最高主事,這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不言而喻,具有先在的合理、合法性。帝王又稱天子,被視為代傳上天旨意的人間真主。這是一條宗教思路。但宗教的形式里包含的卻是宗法內容。宗教頌揚天道,宗法堅信人倫。前者讓人產生敬畏感和神聖感,取消許多可能產生的顧慮和懷疑;後者又激發人們產生充滿自卑的親情,向往和仰視那宮牆之內的成人和兒童。帝王和皇權的至上地位就這樣確立了。
摘下神聖光環,帝王君主依然生活在地球上,仍不得不盡心力于保證政權的穩固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作為人間權力金字塔的頂尖,他除了受制于那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天”之外,再不受任何限制。從理論上講,君道應無為,不理具體事務,平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這才對他人造成神秘感,才具有神聖性。但帝王君主內心里也明白,僅有神秘和神聖還不能完全解決國家機器的運轉問題,還必須有臣相來負責執行他的旨意,來主持處理方方面面的事務。臣道應有為,相府是國家社稷最主要的職能部門,相本身則是帝王君主最重要、最須臾不可或缺的職能官員。
職能部門應該是要照章行事的,一視同仁也好,唯才是用也罷,如果真的完全貫徹到執政的行動中去,那就不免薄看了宗法的人情,這怕是連皇帝老子也不會同意的。為了補行政強硬之不足,皇親國戚紛紛走到前台,而這其中得寵的後妃更顯示出天然優勢,更有可能在政治決策上大顯身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女強人無論是呂皇後、武則天,還是蘭兒慈禧,都是借助帝王的權威而又大大發揮了這種權威的。在中國古代的政治運作中,後妃腳踏實地地成了政治中心的一維,她們往往在政治決策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從中國政治文化的深層來講,後妃不僅是帝王君主的性伙伴,也是其行政弄權的天然搭檔。
女人之外,還有兩性兼棲的宦官。在古代皇宮中,宦官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有特殊的身軀、特殊的形象,佔據著特殊的位置,也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古代男女有別、授受不親,而不男不女的宦官則可以盡情穿梭于後宮佳麗之間,既為畸形之人,就可以行畸形之事。拋棄常人的尊嚴,以俳優自居,以主上戲弄為榮。在接通了自己與帝王和後妃的聯系之後,在宮廷的明處或暗處,宦官都爭到了位置和發言權,于是就放開膽子盡情上竄下跳、大行其道了。本來是可憐可悲的一群,然而在中國古代政治舞台上卻發揮著穿針引線、左右疏通,甚至連正常人想也不敢想的政治中樞作用,這無論如何也稱得上古今中外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帝王君主端坐于上,左有後妃,右有宦官,下面對著的是相府的相爺。帝王任性而行,後妃床榻上奏事,宦官上下游走、左右串連,真能做些正經事的主要是相爺,這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的基本結構、基本格局。
三
中國古代政治中心呈一點三線結構,粗看起來不能說不復雜,但就所持生存之法,概言之卻不外乎一個“術”字。“術”者,心術、權術之謂也。“術”操之于平頭百姓謂之“心術”,操之于權要則自當稱之為“權術”。如此說來,這陰陽二組的四方人物所行之法自然都在權術範圍之中。
後人常把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為外儒內法,或日王霸雜用。無論是外儒內法,還是王霸雜用,其文飾的外表下面掩蓋著的都不外乎一個“術”字。“術”又應解作陰謀。讓百姓草民們相信文雅的儒,我卻御之以鐵腕的法;需倡王道時倡王道,王道不中用時則行霸道。總之,.左右開弓、左右逢源,這是我的自由;而爾等百姓則只配進退失據、進退維谷,這是你們的命運。這種理論上稱作“術”的東西,其實在實踐中恰恰是也道的流氓戰法。
上操“術”以御下,朝廷百官一致對付百姓,這是古代政治中心四檔人勿共同的立場。但在大廈之內,他們也隨時隨地地“兄弟鬩于牆”,其所操規則也多為立竿見影、行之有效的“術”。圍繞權和利的分配與佔有,帝王與宗室,宗室與外戚,外戚與宦官,宦官與宰輔,其間的捉對爭斗,雲譎波詭,充滿血腥,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些頭面人物取勝對手的方法也大體可用“術”——陰謀予以概括。這就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一個皇帝新衣式的實情。
如此討論中國古代政治的結構及其展開,只表達著者掛一漏萬的一偏之見。不過,本書呈現中國歷史的深淺是一個問題,而中國歷史文化中張“術”抑“學”的傾向理應受到現代文明的批判和清算,則是不容置疑的。願與大家一起思考。
(本書“臣相”和“宦官”兩篇的初稿分別由賈秀軍、閻福玲執筆,特此說明。)
王長華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有四種人,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掌握著各色人等的生殺予奪。四種人里的第一檔人物無疑是帝王君主,其他三種人則分別是御前的臣相、後宮的嬪妃,以及那追隨君主帝王如影隨形、不男不女的宦官閹人。
中國古代政治核心構成的內在邏輯︰國是家的放大,宗法血緣是維系國家政治的紐帶,這是自西周初年就明文定下的一條政治家法。然而,明文之外,還有看不見的邏輯,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者,正道,治道之謂也。治國要走正道、成治道,這陰與陽,剛與柔的結合絕不可少。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核心內,帝王君主既是皇室中的男性代表,也是整個國家社稷的男性代表,屬陽一極。而後妃則是他名正言順的對應物,屬陰一極。陰陽兩極的互制互動,形成皇室和國家的張力,也造成皇權政治的相對平衡、穩定與和諧。這是陰陽之一組。還有另一組,便是臣相和宦官。相(宰相、丞相)是國家社稷政治運行的中樞,持重、剛強和力量是其基本特征。相對于相的則有宦者閹人,人工化的閹割把女子的柔媚和順從品格後天地加到了他們身上,從而使之既方便地穿梭游走于朝廷和後富之間,又自然而然地成為相位的合理對應物。
二
帝王君主當然是社會和國家的最高主事,這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不言而喻,具有先在的合理、合法性。帝王又稱天子,被視為代傳上天旨意的人間真主。這是一條宗教思路。但宗教的形式里包含的卻是宗法內容。宗教頌揚天道,宗法堅信人倫。前者讓人產生敬畏感和神聖感,取消許多可能產生的顧慮和懷疑;後者又激發人們產生充滿自卑的親情,向往和仰視那宮牆之內的成人和兒童。帝王和皇權的至上地位就這樣確立了。
摘下神聖光環,帝王君主依然生活在地球上,仍不得不盡心力于保證政權的穩固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作為人間權力金字塔的頂尖,他除了受制于那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天”之外,再不受任何限制。從理論上講,君道應無為,不理具體事務,平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這才對他人造成神秘感,才具有神聖性。但帝王君主內心里也明白,僅有神秘和神聖還不能完全解決國家機器的運轉問題,還必須有臣相來負責執行他的旨意,來主持處理方方面面的事務。臣道應有為,相府是國家社稷最主要的職能部門,相本身則是帝王君主最重要、最須臾不可或缺的職能官員。
職能部門應該是要照章行事的,一視同仁也好,唯才是用也罷,如果真的完全貫徹到執政的行動中去,那就不免薄看了宗法的人情,這怕是連皇帝老子也不會同意的。為了補行政強硬之不足,皇親國戚紛紛走到前台,而這其中得寵的後妃更顯示出天然優勢,更有可能在政治決策上大顯身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女強人無論是呂皇後、武則天,還是蘭兒慈禧,都是借助帝王的權威而又大大發揮了這種權威的。在中國古代的政治運作中,後妃腳踏實地地成了政治中心的一維,她們往往在政治決策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從中國政治文化的深層來講,後妃不僅是帝王君主的性伙伴,也是其行政弄權的天然搭檔。
女人之外,還有兩性兼棲的宦官。在古代皇宮中,宦官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有特殊的身軀、特殊的形象,佔據著特殊的位置,也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古代男女有別、授受不親,而不男不女的宦官則可以盡情穿梭于後宮佳麗之間,既為畸形之人,就可以行畸形之事。拋棄常人的尊嚴,以俳優自居,以主上戲弄為榮。在接通了自己與帝王和後妃的聯系之後,在宮廷的明處或暗處,宦官都爭到了位置和發言權,于是就放開膽子盡情上竄下跳、大行其道了。本來是可憐可悲的一群,然而在中國古代政治舞台上卻發揮著穿針引線、左右疏通,甚至連正常人想也不敢想的政治中樞作用,這無論如何也稱得上古今中外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帝王君主端坐于上,左有後妃,右有宦官,下面對著的是相府的相爺。帝王任性而行,後妃床榻上奏事,宦官上下游走、左右串連,真能做些正經事的主要是相爺,這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的基本結構、基本格局。
三
中國古代政治中心呈一點三線結構,粗看起來不能說不復雜,但就所持生存之法,概言之卻不外乎一個“術”字。“術”者,心術、權術之謂也。“術”操之于平頭百姓謂之“心術”,操之于權要則自當稱之為“權術”。如此說來,這陰陽二組的四方人物所行之法自然都在權術範圍之中。
後人常把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為外儒內法,或日王霸雜用。無論是外儒內法,還是王霸雜用,其文飾的外表下面掩蓋著的都不外乎一個“術”字。“術”又應解作陰謀。讓百姓草民們相信文雅的儒,我卻御之以鐵腕的法;需倡王道時倡王道,王道不中用時則行霸道。總之,.左右開弓、左右逢源,這是我的自由;而爾等百姓則只配進退失據、進退維谷,這是你們的命運。這種理論上稱作“術”的東西,其實在實踐中恰恰是也道的流氓戰法。
上操“術”以御下,朝廷百官一致對付百姓,這是古代政治中心四檔人勿共同的立場。但在大廈之內,他們也隨時隨地地“兄弟鬩于牆”,其所操規則也多為立竿見影、行之有效的“術”。圍繞權和利的分配與佔有,帝王與宗室,宗室與外戚,外戚與宦官,宦官與宰輔,其間的捉對爭斗,雲譎波詭,充滿血腥,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些頭面人物取勝對手的方法也大體可用“術”——陰謀予以概括。這就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一個皇帝新衣式的實情。
如此討論中國古代政治的結構及其展開,只表達著者掛一漏萬的一偏之見。不過,本書呈現中國歷史的深淺是一個問題,而中國歷史文化中張“術”抑“學”的傾向理應受到現代文明的批判和清算,則是不容置疑的。願與大家一起思考。
(本書“臣相”和“宦官”兩篇的初稿分別由賈秀軍、閻福玲執筆,特此說明。)
王長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