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現代性精粹讀本

文化現代性精粹讀本
定價:227
NT $ 197
  • 作者:[德]於爾根·哈貝馬斯
  • 編者: 周憲/編
  • 出版日期:2006-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70485
  • ISBN13:9787300070483
  • 裝訂:390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文化現代性為主旨,薈萃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著名思想家,包括於爾根·哈貝馬斯、斯圖亞特·霍爾、馬泰·卡林內斯庫、安托瓦納·貢巴尼翁等人討論文化現代性的經典篇什。他們分別對表征文化現代性的重要概念展開分析,從懷舊到日常生活,從復制到擬仿,從合理化到距離,從藝術界、先鋒派再到藝術終結,構成一個文化現代性的概念家族。其探討大致涉及現代性的四個重要方面:現代性的概念與歷史、現代性的矛盾邏輯、文化現代性和審美現代性的關系,以及現代與後現代的關系。通過對這四方面的勾畫,本書將為您提供一幅用以探索文化現代性的,描繪了歷史與現實圖景的詳盡地圖。

作者簡介:

周憲,南京大學校長助理,中文系教授,主要學術興趣集中在美學、文藝學和文化研究等領域。著有《審美現代性批判》(商務印書館,2005)、《二十世紀西方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等。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現代性的概念與歷史
現代的時代意識及其自我確證的要求
現代性——昨天,今天和明天
現代性的多重建構
現代性與文化
現代性終結了嗎?
現代性,現代主義,現代化——現代主題的變奏曲
第二部分 現代性的矛盾邏輯
對軼序的追求
兩種現代性
何種現代性的終結
兩種現代性理論
第三部分 文化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
現代性對後現代性
現代性與文學傳統
文學體制與現代化
藝術的功能與藝術系統的分化
大都市概念與現代主義的出現
現性化與現代主義
現代性的悖論
現代主義,現代性,現代化
藝術與工業生產——論現代和後現代的辯證法
第四部分 從現代到後現代
重寫現代性
文化戰爭:現代與後現代的論爭
現代、後現代和當代藝術
我們的後現代的現代
氣數已盡的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藝術
附錄:文化現代性研究主要文獻
 

1998年以來,我和同道許鈞先生與商務印書館通力合作,主編了一套「現代性研究譯叢」,已翻譯出版了在西方思想界和學術界較有影響的著作近三十種。誠然,這些著述的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依據不同的現代社會、文化現象,對現代性的不同層面作了令人擊節的剖析,讀來啟發良多。不過,這些專著讀起來並不輕松,而且一本書往往就一個專題展開,信息量比較有限。所以,我一直想有機會編一本現代性問題的讀本。就我本人的學術背景和興趣而言,更關心的問題是現代性的美學、藝術和文化方面,也就是文化現代性,尤其是審美現代性。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集子,可以說是這個想法的實現。

現代性的問題可謂無所不包,選擇什麽樣的文章合集,本身也是一個問題。本書所選的篇目大都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西方著名思想家討論文化現代性的精粹之作,大致涉及現代性的四個重要方面。首先是現代性的概念與歷史,其次是現代性的矛盾邏輯,再次是文化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最後是現代與後現代的關系。誠然,任何讀本的結構框架總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選編者對問題的理解,在我看來,這四個問題也是文化現代性討論中的重要問題。

討論現代性問題,首先碰到的問題是現代性這個概念是指什麽。

這顯然是難以用三言兩語回答的問題。

隨著近些年來現代性成為思想界的熱點問題,這個概念好像被弄得越來越費解了。一方面是關於現代性討論的文獻汗牛充棟,另一方面則是關於現代性的解釋莫衷一是.這種情況恰好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現代性這個范疇是一個極具爭議性,包容性和含混性的概念.威廉斯說過,英語中有幾個最難解釋的詞,諸如「文化」等。我想,「現代性」大抵也屬於這類概念。

從研究文獻來看,對現代性詞源學的分析,大都要追溯到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他在一百多年前所作的現代性的經典界說,今天仍處於熱烈討論和爭議之中。波德萊爾寫道:「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它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則是永恆與不變。」這個說法點出了藝術中美的二元性:一方面是永恆與不變,另一方面則是過渡、短暫和偶然。這後一半作為現代性的特質,凸顯了現代變動的、時尚的、不確定的一面。依據堯斯的看法:

波德萊爾的現代性意識中的美在時尚中最顯著。時尚是波德萊爾現代美學的起點,因為這里有其特有的雙重魅力。它體現了歷史的詩學品質,也展現了短暫現世的永恆性。時尚中的美,不是預先確定的不隨時間改變的理想,而是人們自己創造的美的理念。這里含有他們時代的道德和美學規范,它也容許他們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時尚展示了波德萊爾所稱的「美的雙重本質」,這也成了他抽象的現代性定義。

堯斯把握了波德萊爾現代性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想法,那就是從現代性無休止的動態發展中,瞥見了它在過去不斷被拋棄中所呈現出的靜態的一面。因此,現代性體驗必然包括了作為其對立面的永恆性。

如果說波德萊爾的現代性界定突出了現代性的文化或審美層面,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一百多年後的界定,則彰顯了現代性作為一種社會規划更為寬泛的意義。他認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17世紀出現在歐洲,並且在後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著影響。」這個界定超越了文化層面而突出了社會安排和組織層面,「在外延方面,它們確立了跨越全球的社會聯系方式;在內涵方面,它們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這種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在吉登斯那里被發展成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本身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從積極方面來說,它為人類創造了數不勝數的享受安全和有成就的生活機會,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從消極面來說,它又導致了生態破壞、世界大戰、極權主義,等等。我們在20世紀親眼見證了現代性的這種兩面性後果。這已經涉及現代性自身的矛盾性了,我們後面再來討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