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文化史1648~1806年︰帝國法、宗教和文化

神聖羅馬帝國文化史1648~1806年︰帝國法、宗教和文化
定價:312
NT $ 271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歐地區的獨立邦國和獨立教派為基線,敘述1648年至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文化史。闡述了︰1)帝國文化繁榮與多樣性發展的理想框架——帝國的法權秩序,包括帝國成員及其廣泛的獨立、帝國的統治機構、人口、社會與經濟;2)帝國多元文化發展的有利前提——帝國法保障的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路德宗和加爾文宗)的平等地位和小教派文化發展的可能;3)帝國文化發展的宗教基礎,在聖像問題上對《聖經》的不同解釋成為天主教文化與新教文化分道揚鑣的起點。詳述了帝國文化的各個方面︰教會的建築、藝術和音樂,教育、圖書館與文學,大眾文化、民眾信仰、風俗與習慣,小教派文化,宮廷文化,啟蒙運動的發展。

存在了約800年的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松散的歐洲帝國。這個信仰多派的、多民族和種族的、政治傾向多樣性的、結盟但放松的國家形體,今天,被調配想為歐盟的前身。在這個角度上,本書以經面世,就被當地文化界視為奠基之作。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神聖羅馬帝國(1648—1806年)的帝國法
——文化繁榮與多樣性發展的理想框架
1.帝國成員及其廣泛獨立
1.1.世俗諸侯及其領地邦國
1.2.教會諸侯及其領地
1.3.帝國高級教士、帝國伯爵、領主和帝國騎士
1.4.帝國城市和帝國村莊
1.5.基于領地主權的廣泛獨立
2.統治機構
2.1.皇帝
2.2.美因茨帝國大首相
2.3.帝國議會
2.4.帝國集團
2.5.帝國法院
3.人口、社會與經濟
3.1.人口
3.2.信仰多樣性
3.3.語言多樣性
3.4.社會結構
3.4.1.貴族
3.4.2.教士
3.4.3.市民、農民和下層民眾
3.5.經濟前提
4.多元化文化發展的有利前提
4.1.得到保障的教派教育和帝國境內三大主要教派的平等地位
4.2.各位保障與和平秩序
4.3.少數教派文化發展的可能性
5.外交和戰爭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5.1.作為文化藝術傳播媒介的外交關系
5.2.三十年戰爭對文化和藝術的消極影響
5.3.17世紀下半葉和18世紀的戰爭後果
第二章 1648—1806年間文化發展的宗教基礎
1.在聖像問題上對《聖經》的不同解釋成為文化分道揚鑣的特點
1.1.有利于畫像反對者的聖經段落
1.2.有利于聖像贊成者的聖經段落
1.3.加爾文派和慈溫利派的結論.教堂中禁止畫像
1.4.天主教徒的結論.在教學里多掛畫像和多設雕像
1.5.聖像問題上路德教派內部紛呈的多樣性
2.教堂皇內部的不同陳設
3.關于聖餐的爭辯
4.神聖禮拜和崇拜的不同觀念
5.聖徒與聖物崇拜
6.朝聖和游行
7.宗教修團和修道院,兄弟團和修道院聯合會
8.教會的結構
10.宗教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 教會的建築、藝術和音樂
第四章 小教派文化
第五章 宮廷文化
第六章 教育、圖書館與文學
第七章 大眾文化、民眾信仰、風俗與習慣
第八章 啟蒙運動時代的發展
總論
史料與文獻目錄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譯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