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學概論

印度哲學概論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梁漱溟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55955
  • ISBN13:9787208055957
  • 裝訂:210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1893-1988)的代表作之一。是書原為作者於1917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印度哲學課程期間所作的講義。全書分「印度各宗概略」、「本體論」、「認識論」、「世間論」四篇,全面介紹了印度哲學各宗的思想及其與佛教的關系,開啟了學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國現代印度哲學研究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梁漱溟(1983—1988.6),原名煥鼎,字壽銘。1893年生於廣西桂林。現代哲學家、教育家。他早年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後潛心研究佛學。1917年後,應聘於北京大學主講印度哲學。1924年辭去教職,到山東自辦教育,從事鄉村建設。曾任河南村治學院教務長,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院長。
 

目錄

題記

第三版自序
第一篇 印度各宗概略
第一章 緒論
一 古代典籍
二 宗計繁出
三 諸宗與佛法
四 諸宗比較
第二章 諸宗概略
一 彌曼差派
二 吠檀多派
三 僧佉
四 瑜伽派
五 吠世史迦派
六 尼耶也派
七 余宗
第三章 佛教概略
一 佛陀
二 乘藏教相
三 宗傳部別
第四章 印度各宗與宗教
一 諸宗與宗教
二 佛法與宗教
第五章 印度各宗與哲學
一 諸宗與哲學
二 佛法與哲學
第二篇 本體論
第一章 一元二元多元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二章 唯心唯物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三章 超神泛神無神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因果一異有無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因果一異有無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五章 有我無我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六章 空有論有性無性論
一 佛法相宗
二 佛法性宗
三 兩家爭持之辨解
第三篇 認識論
第一章 知識本源之問題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二章 知識界限效力之問題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三章 知識本質之問題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因明論
一 尼耶也派
二 佛法
第四篇 世間論
第一章 宇宙緣起之說明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二章 人生之說明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三章 我之假實有無問題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法之假實有無問題
一 諸宗
二 佛法
第五章 修行解脫論
一 諸宗
二 佛法
 

茲番《印度哲學講義》與他方講印度哲學書籍暨上次講義之編制均不同。所見西文東文之講印度哲學者多只講六宗而止,其講哲學宗教史者始須周於客家。今以六宗納於諸宗之下,六宗而外猶有余宗。又舉佛法與諸宗對裁,意特側重側法而諸宗所說各具且甚備。又從來皆取各宗派分述之,而連類敘其一一之言。於其一家之學頗能前後完整。然哲學上之問題不過爾爾,於彼一區之思想界上其問題萬犖犖可舉。故臨講時,每因問題之關系,雖講一宗仍不能不論及各家。省而不論則講必乏味,帝敘廣論則這宗分述之制為無取。今取各問題分述之而排比敘其家家之說。於其一問題之研核可以究極盡意。由前之制近於誦數,寂無興趣。由後之制引人思索而真理較然。此變更編制之所由也。常見治斯學者因自己意思與彼方彼時之思想隔遠之故,於彼之所謂問題者尚未了解,而徒聆其許多解答,若明若昧,勉強記誦,於自己思想上全無所受益。今取問題為本,先了解問題,則彼其一言一句威可得味矣。即以問題分講,則各宗略史不能不別為記述。故先於第一篇敘之,並稍說對於印度哲學大體之觀察。書既成,略識如是。其余關於編制上之意思,篇中頗言之。

七年十月四日梁漱溟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