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家愛德華·吉本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全書出版至今已逾二百 年。我國出版界傳出它的一卷節編本中譯本問世的信息,依然令人鼓舞。
愛德華·吉本出身於一個擁有大地產的資產階級家族。據他追記,其家 族在 14 世紀時開始擁有土地。到 16 世紀後期,其遠祖已獲得縞紳的稱號。當時風氣,農村殷實之家,大都把子弟送往城市習商。這個家族已有幾代人 到倫敦從事商業活動,並出現過一位周游西歐並遠游美洲的旅行家。吉本的
祖父愛德華曾任南海公司董事,由於一次船只失事而破產,但他東山再起,又復積資十萬英鎊。吉本的父親亦名愛德華,曾就讀於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為托利黨人,擁有縞紳稱號,一度擔任倫敦城的區長,並曾當選英國議會下院議員。吉本的母親朱迪思·波頓為倫敦商人之女。吉本於1737年出生 於倫敦附近的帕特尼鎮,是父母的長子。他後來在回憶錄中頗以其出身門第
而自豪:「我出生於一個自由而文明的國家,一個科學和哲學的時代,一個 門第榮耀、家資富有的家庭。」
吉本幼年身體孱弱多病,母親連生多胎,無力照管,幸賴姨母凱塞琳·波 頓悉心看護,幾次轉危為安。他所受的初級教育很不完整,時常因病中斷,10 歲喪母後,又一度輟學,幸賴他生性好學,又得姨母輔導,讀了許多古希臘羅馬的人物傳記,啟發了對古典時期歷史的興趣。在入大學之前,他對希 臘文和拉丁文都已打下良好基礎。1752 年吉本進入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當時只有 15
歲。他對世界歷史懷有很濃的興趣,從古代而及於近代,幾乎盡讀所能得到的關於阿拉伯、波 斯、蒙古和突厥史的英文著作,在他閱讀的書單中也列入了中國史籍。可是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學院生活使他失去學習興趣。他更換了一位導師,這是 一位「只記得薪俸,不記得職守」的人,對學生既不指導,也乏管理,雖同 住一院,卻只見過一面,儼然路人。吉本深感無聊,稱這段日子為修道院生
活,時常離校出游,學院也不加約束。他自幼即對宗教爭論感興趣,惑於天 主教義的姑母對他也有所影響,牛津的沉悶氣息並不能為他解疑釋惑。相 反,他認為大學要求學生對三十九信條表示信奉之舉是「裝樣子多於誦讀, 誦讀多於信奉」。在彷徨苦悶之中,他接受了化體說,改信了天主教。當時 他還自認是受良心驅使,但多年以後自己承認當時過於幼稚,致為詭辯所惑。的確,他這時才1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