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與數術札記

數與數術札記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俞曉群/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5-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48293
  • ISBN13:9787101048292
  • 裝訂:404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著眼於讀解數與數術的深層結構與內涵,力圖從新的視角探索「東方神秘主義」的玄機,為廣大熱心於「中國數」的研究者,給出一些堪資研索與論說的話題,提供一個廣闊的學術空間。
其書下篇尤其精彩。上篇主要是針對十三經,一部部就著經典說,下篇則縱橫馳騁,既見心得,又顯文采。談的是大數學,也就是數文化的問題,分析數的疑問、崇拜、禁忌、文化功能、產生與演化、古今觀念的沖突等。開卷得益,讀來頗多茅塞頓開之感。
 

目錄

王充閭 序
江曉原 序
龔鵬程 序
引子:關於數的斷想
上篇 讀經紀數略
《易經》:卦爻辭中的數字
《易經》:大衍之數的本原
《尚書》:《洪范》、三五及其他
《詩經》:詩意的數字隨想
《周禮》:一座數字化的禮儀大廈
《儀禮》:一部開篇於卜筮的大禮
《禮記》:聽夫子言說禮數
《春秋左傳》:數、禮數與數術
《春秋公羊傳》:在「大一統」的麾下
《春秋榖梁傳》:承載隱微的道義
《論語》:在數字「三」的籠罩下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爾雅》:有趣的數字結構
《孝經》:禮數的震撼
下篇 數的分析與思考
數:一個神秘的文化現象
無限:數的終結者
中國數:東方神秘主義的淵藪
數術:它的產生與演化
數學:古今思想觀念的沖突
易數:徜徉於科學、非科學與偽科學之間
五行說:三個主要的文化走向
年齡:一個重要的文化概念
三年之喪:儒家禮教的終極追求
時運:數術觀念的力量
老子:一個二元對應的網絡
沈昌文 跋
郝明義 側記曉群
綜合索引
後記 閱讀的體驗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數」的頗有特色的學術著作。說它頗有特色,不僅因其體例別致,獨具一格;而且由於內容賅博,征引富贍,具有比較濃郁的人文色彩和鮮明的哲理性、社會性。
數,產生於人類早期的社會實踐,在一般的意義上,它只有算數事物的功能;但隨著社會的前進與發展,人類出於某種客觀條件的影響和主觀願望的需要,逐漸賦予數以許多新的含義、新的功能,並以一種極度簡潔的方式表現其豐富的內蘊,使之進入神秘的范疇,以至成為「東方神秘主義」的淵藪。從一般意義上的數學發展到「數文化」,名則一也,而內涵卻發生了質的變化。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數的含義是極其豐富的,並不像今天一般所理解的只是表示事物量的基本數學概念。作為一種抽象化的哲學概念,它包含著道數、天數、命數、禮數、律數、(星象)度數、算數等多種意蘊,這里涵蓋了道理、規律、方略、策略、技藝、方術等各種內容。
按照中國古代數學家的解釋:數學「大則可以通神明,順性命;小則可以經世務,類萬物」。這里的「小」,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所說的數學計算功能,而「大」則包括了上述列舉的多種內涵,成為一種「數文化」——一門古老而神秘的學科。西方學者也有類似說法,列維一布留爾認為,在原始思維中,「與其說數是算術的單位,還真不如說它是神秘的實在」。J·布羅諾夫斯基也說過,在人類的智力的攀登中,數學不但是理性的階梯,也是神秘思想的階梯。
毋庸諱言,數術所涉及的並非或者不完全是純粹的科學內涵,但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從文化人類學的意義上,確實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今天,被稱為東方神秘主義的「中國數」,已經成為一個博大的文化體系,這既體現了東方文明古國歷史的悠久,也反映出它的文化積淀的完整性。然而,長期以來,學術界似乎對此缺乏足夠的關注,系統研究者甚少;因此,《數與數術札記》在這方面的開辟之功,是值得嘉許的。
確確實實,數與數術是一枚難啃的酸澀青果。本來,數學史就被稱作「秘中之秘」,因其永恆魅力至今尚未全部揭開;而「中國數」,作為東方神秘主義的淵藪,它的奧秘尤其令人炫惑。盡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能夠用哈勃望遠鏡對遠隔四千萬光年之遙的星系進行細致的觀察,並能獲得異常清晰的照片,但是,在面對這一東方神秘主義時,卻只能像德國大科學家海森伯所說的,這「是一件我們只能謙恭地接受下來的禮物」。當然,神秘並不等於不可知,我們可以運用哲學智慧,通過現代人的視野同傳統視野的對話與融合,使之獲得合乎規律性的解釋。
要找到進入數與數術的神秘之宮的門徑,我以為,關鍵在於把握哲學思維與哲學方法。西方一位哲學家說過,對一個行將與敵人作戰的將軍來說,知道敵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敵人的哲學。這個說法很新鮮,也很有道理。知已知彼,就包括了把握對方主帥的個性、思維方法及其戰略、策略。
掌握了哲學思維這把鑰匙,以哲學思考引領數術研究,通過分析、解讀古代那些哲學家的思維軌跡、治學經歷、研索課題、學術話語,就有望進入數與數術這座迷宮的「文化後院」,找到破解其奧秘的門徑。曉群先生就正是這麽做的。
他緊緊地把握住兩點:一是理性品格;二是整體性觀照。這兩個方面非常關鍵,因為它們都屬於哲學方法的基本特征。我們對於客觀事物進行科學分析,不能僅是「跟著感覺走」,還必須依靠理性——把握抽象思維能力,憑借一些最普遍的范疇和概念,達到從個別進到一般,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對於自然的整體理解、整體把握,又恰是中國哲學的一個核心部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