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專書語法是建立漢語斷代語法和漢語語法發展史的可靠基礎。專書語法研究是一個全面鍛煉的過程,也是一
個全面積累經驗、全面積累科研素材的過程。從專書的整理開始,版本、校勘、標點、今譯,這是前期的准備工作。按今天的標准來說,研究者應該整理好該專書的電子版本。第二步應該是編出專書索引和專書詞典初稿。專書詞典將在專書語法研究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編寫專書詞典,需要解決字與詞的關系、詞與非詞的關系、詞義的分析歸納、義項的設立等一系列問題。研究者從中可以得到詞匯學、語義學方面的很好鍛煉。語法的窮盡式研究將迫使研究者無法采取回避的態度。全面研究了一部專書語法,不僅對一個時代的語法系統將具有深刻理解,對該專書前後時代的歷史語法的比較研究也將具有深厚的基礎。那時他將在漢語研究工作中獲得廣大的天地,也獲得廣大的自由。
《荀子》成書於戰國末期。作者荀況約生於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約死於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荀況所處的時代正是戰國末期至秦朝統一全國的交替之際。他出生於趙國,講學、從政於齊國臨淄、楚國蘭陵,短時間曾去過秦國。趙國、齊國和楚國蘭陵都在今河北、山東境域。《荀》的語言雖有齊語偶見其中,但基本上是當時的雅言。如果把短暫的秦朝看做語言變遷的過渡時段,那麽我們選擇《荀》作為虛詞研究的對象,上可承春秋、戰國,下可啟兩漢以及後世。也就是說,《荀》在斷代語法研究中,是一部重要的專書資料。
本書只考察《荀》的虛詞。漢語很少有形態變化,虛詞是漢語造句的重要因素。本書還介紹了副詞、介詞、連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