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庸碌日子之外 親歷可可西里 改變你的生活

一群快樂的人;健康、開朗、崇尚行動;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來自不同都市;選擇在可可西里無人區相逢——徒手建造中國第一座民間保護站;深情守望青藏高原曠野上的野生動物;韌性抗爭藏羚羊生存的權利;甚至犧牲的生命┅┅荒原歲月是骨頭上的烙印,新鮮而疼痛;可可西里是內心深處的情結,生命因之而動聽。

本書作者均為「綠色江河」志願者。 「綠色江河」為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的簡稱是經四川省環保局批准在四川省民政廳正式注冊的中國民間環保社團。「綠色江河」以推動和組織江河上游地區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活動、促進中國民間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離全社會的環保意識與環境道德、爭取實現該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綠色江河」的主要任務是在長江源頭及長江上游地區建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組織科學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國內外環保團體及環保志願者等對長江上游地區進行系列生態環境的科學考察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並促進這些建議的實施合作出版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文字美術及音像作品;開展群眾性環境保護活動和國際間生態環境保護的學術交流。

擁有這本書,為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保護獻上一份愛心。

可可西里、藏羚羊至今已經為人們耳熟能詳。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護已經成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一面旗幟。10年前,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走進可可西里,開始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護進行呼吁。

8年前,通過《長江魂》的義賣籌款,綠色江河建立了中國民間第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綠色江河走過了10年,其實是綠色江河志願者在可可西里奉獻的10年。本書是綠色江河志願者在可可西里的親身經歷、真情實感鑄成的文字,他們的講述讓讀者能觸摸到可可西里的真實,讓讀者感慨康巴漢子真槍實彈血性男兒的頑強與堅韌;同時,300多名志願者在可可西里腳踏實地的無私奉獻,又讓身在城市里的人找到了一個精神上的綠色支點。
 

目錄

序 曾經荒原
前言 親歷可可西里10年
徒手建造「家」——中國第一座民間保護站
無人區的紅房子
我們手中的中國第一
可可西里的發軔之作
無人區里的守望者——我們的生活
可可西里的大學生
我們夫妻倆
我的志願者生活
獻出生命中的一個月
生命中永遠的9月
一個人的冬天
荒原上生與死的較量——我們的工作
反偷獵在無人區——可可西里12天
執法在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的狼
失去戰友的日子
守望藏羚羊
藏羚羊的紅綠燈
骨頭上的烙印
一個小女孩的微笑
青藏鐵路從我們前過
夢想的天堂
走進牧區人家
最純粹的地方
青藏公路上驚人的「風景」
後記 一本書和一個站
附錄 「綠色江河」志願者名單
關鍵詞備要
 

曾經荒原

■《鳳凰周刊》總編輯 鄧康延 ■2005年1月9日夜,深圳梅林一村

■這是一片不大適合生命存活的土地,卻有兩類具代表性的生命韌性地堅守:一類要本能地活下去,另一類要捍衛前一類活下去的權利。於是,藏羚羊和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的人們,在可可西里相逢。■可可西里,他是雄性的,高遠冷峻,像裸露臂膀的高原漢子;她又是母愛的,博大不言,默默哺育懷抱里的一切生靈。但在荒原的靜夜里,有心人能聽到她深深的嘆息。生命本是奇跡,卻在這片土地上的20和21世紀交接處,屢遇悲劇。■為抗嚴寒,藏羚羊或許以百萬年的進化單位長出了一身無與倫比的皮毛,這是生存的寶,卻也是死亡的衣。盜獵者的槍口下,縱是百萬年的自然結晶和生存法則,剎時也被洞穿,彈孔里滲出血色黃昏。奔著繁華而去的人,留下更多的蒼涼。■高原上種種生命的歸宿,地球村人類的歸宿,人類心靈的歸宿,三者之間或許存有一種函數關系。尊重他人,便是商討自己。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懂這個等式。如果把我們自己變作一只藏羚羊,會如何看待身邊發生的事兒呢——在原本熟悉的土地和節令里被突然的流彈擊中;或是被漸漸擴張的柏油路、鐵軌以及轟響的巨物所困擾;春天和春秋戰國天的約會被延遲或取消,生命密碼被打亂,斷斷續續不知能傳遞到哪一代。對人類而言,原自下而上只是一種靜態,對野生動物而言,那是命。■人,只是一輩過客,偶來一趟,借宿地球,一些人去了,另一些人又來,驛站依然,繼續為後來者標注遠方。人沒有獨裁大地所有版面的權力,也沒有惟我獨尊的權利。其實,很多時候,與地斗,其苦無盡。■我曾於1998年6月在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住過一個晚上。寒夜、高天、曠野、缺氧使我頭痛欲裂。兩位守站的藏族兄弟受楊欣囑托,一直呵護著我。風像劫舍的漢子劇烈拍打著簡易的門窗、四壁和架空的地板,我的心思飄忽而善感。那些藏羚羊和其他動植物該是怎樣在風雨中搖曳。它們簡單得像草,大風來了全部伏下;大風去了,又挺起腰身。那是荒原上自生自滅自強的生靈,不圖亘古,只取眼下;不求宏遠,但守細微。風過來了,雲過來了,聚斂之處,遂成風雲。■已有不少關於這片土地的故事片、紀錄片、文章和攝影,但以切膚的生存體驗和團隊的力量集中去表達此一主題,這或許是第一次。這是可可西里的視角、藏羚羊的視角、個性感知與公共理性匯合的視角,是具有生命痛感的文字。這是荒原上的第一人稱,第一人稱的荒原。■如果我們所信奉的東西與所做的事情呈兩樣,則無快樂可言。當今社會已有太多的虛假,真情像野生動物般珍稀。此時的環保主義者葡匐在零落的陣地上堅守。或許得之於知識的提醒,苦難的記憶,同道的共鳴,心靈的指引,他們的旗幟五顏六色,卻隱約透視出相同的旗語,那是四個大字:悲天憫人。他們在感念蒼生中感念自己,在助人中發現自己受助。天演平靜,所欲隨心。■他們是志願者、義工、環保主義者、NGO成員。他們樂於為急需血的人挽起袖子;他們不用一次性筷子和紙杯;他們帶著鋪蓋卷去窮鄉僻壤教貧困孩子;他們為大壩、高爾夫球場、豪華別墅鯨吞的河流、土地、鄉村奔走呼號;他們會在暗夜里感動、憤怒、流淚、失眠。本質上他們是一群快樂的人,健康、開朗、崇尚行動。他們又確是杜甫的後人,「生年不足百,常懷千歲憂」。當一個人要把萬千條被大潮沖上岸的垂死小魚拼命扔回海里,對大局來說這很可笑,對一條死里逃生的小魚來說這很壯美。誰能否認,敦刻爾克海岸的大撤退不是諾曼底的大反攻?天下深道理,原本淺白在海灘。■我和這本書的諸多編寫者是朋友,曾在雪原上分寒,思念中共暖。我感佩他們。野性貫穿血脈,他們感知了文明;痛楚嵌入記憶,他們真切地熱愛生活;遭遇過許多非正常死亡,他們尤為敬畏生命。10年里二十多人的荒原片斷,裝訂成書,可可西里凸現了命運。■可可西里,大地獷美的章節,令人不忍卒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