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取名「探驪」,援用原著《列御寇》「探驪得珠」的故事。一個泅水的漢子,潛入深淵,取得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是很凶猛的,得其頷下之珠極不容易。本著的取意重在得珠,以喻所取成果,言其得來也非易事,是經過一番努力的。
本著的緣起,原是自學自用,但在有了些心得之後,便想公諸同好或亦有些用處,從而產生了印行的念頭。在意識上,這是一步升華。說到用處,可歸納這麽兩點:
一、這是一部打基礎、便於學習的書。所謂打基礎,是為學習和研究《庄子》的人打基礎,其要領就是要把全書弄通弄懂。只有通了懂了,才是真正的學習,如是一片模糊,也就無法學習下去。即使讀了,也和沒讀一樣。從事研究更是這樣,只有把原書弄通弄懂,才能研究。不然的話,對原書不是真正的理解,甚至還有錯誤,根據這樣的認識做出的判斷與結論,是很難正確的。這樣的研究等於失敗。所以,無論學習與研究,都必須以通、懂原書作為基礎。本著從這一點出發,盡力於這樣的工作,它是為學習與研究《庄子》服務的。
二、這是一部從事研究的書。關於「研究」,可有兩層意思:一是作者本身的研究,二是研究《庄子》的學者及廣大讀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