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藝術史與藝術教育

穿越時空:藝術史與藝術教育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常寧生/著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59252
  • ISBN13:9787300059259
  • 裝訂:328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在藝術史和藝術教育方面的研究文集。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藝術史的學科發展和建設;二、西方藝術史研究;三、中外藝術教育研究;四、當代藝術和藝術家研究。

作者從歷史和文化的不同視角考察和分析了藝術史學科和中外藝術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並對中外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和藝術現象做出了新的闡釋和評價。
 

目錄

總序一:東西東西
總序二:東來東去
序言
尋求規范化的中國美術學
藝術史學科再認識
擴展的視野
——西方當代藝術史研究對象與范圍的轉變
沖突與融合
——西藝術學理論與方法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影響及若干問題
造型藝術的比較研究
藝術史的圖像學方法及其運用
論歐洲石器時代繪畫風格
從彩繪雕塑到單質雕塑
——對古代雕塑審美趣味的一種歷史性誤會
現代繪畫中的東方主義
——重讀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繪畫
從至上主義到具體回歸
——馬列維奇晚期繪畫回歸具象的困惑與啟示
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問題與思考
論當代藝術教育的類型與層次
美國高等教育中的藝術史課程與教學
從行會到學院
——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教育及藝術家地位的變化
視覺藝術與人文教育
——視覺藝術教育進入歐美綜合性大學的過程與原因
DBAE——美國當代藝術教育的主流理論
西當當代藝術與海外中國藝術家
從丁紹光到張洹
——三代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的藝術探索之路
海外中國藝術家的選擇與定位
傳奇畫商:利奧·卡斯蒂里
後記
 

這本論文集大體收入了我自1995年以來近十年中撰寫並發表過的一些論文。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中國美術學和藝術史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二、西方美術史研究;三、中外藝術教育研究;四、當代藝術與藝術家研究。這幾個方面大致反映了我近年來的學術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研究外國美術存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首先,可以觀看到原作的機會很少;其次,缺乏研究所必要的外文文獻;再次,由於身處完全不同的文化時空的環境中常常難以體會到藝術生產特定的社會情境。因此對外國藝術史和藝術教育的研究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次次穿越時空的學術探索。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想方設法不斷創造條件。首先,要閱讀大量外文原著。我利用一切可能,收集和借閱有關的西方原著文獻,每次出國進修、考察、開會,我都走各著名大學和藝術學院的專業圖書館、文獻資料室,如飢似渴地查閱和研讀各種有關文獻資料。回國時總是大量購買我研究所需要的原文資料和畫冊圖錄。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畫廊,參加學術研討會和走訪歷史文化遺址。因此,每次回國我都有一種滿載而歸的感覺。有時為一個研究問題所需要的
一部專著和若干重要論文,我甚至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請我在國外學術界的朋友幫我四處搜尋查找,或購買原著,或復印副本,郵寄給我。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述的不足之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中藝術學科得到快速的發展。許多專業藝術院校、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院校都相繼建立了美術學和藝術學系科,以及開設各種藝術學和理論課程,然而,在新的藝術學學科大批出現的同時,學科發展也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明確,研究方向和理論體系不清楚,課程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因此本論文集第一組論文就討論了學科建設的一些問題,同時還評介了西方藝術史學科發展和轉型的一些最新動態。《沖突與融合》一文是為2000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回顧與展望:中國20世紀美術史學學術研討會」提交的專題論文。為了配合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藝術史學研究,我還編譯了一部《當代西方藝術史學理論文選》,以使我國學者了解國外學者對當代藝術史學科建設問題的最新思考。《藝術史學科再認識》一文就是對該書的一篇評論文章。

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研究。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就開始關注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狀況。當時所能看到的有關著作只有劉萍君先生所翻譯的,英國藝術史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著的《現代繪畫簡史》和邵大箴先生編著的《現代派美術淺析》。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已日益融入了整個世界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的大舞台。引進和譯介的國外現當代藝術及藝術史論的著作和論文越來越多。今天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最快和最新的西方學術論著,而且還能夠親身經歷,甚至參與西方當代藝術和文化的發展演變的進程。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中國的藝術界和學術界對西方藝術發展的理解和認識仍然不夠深入,有些方面甚至還相當薄弱。因此從各個不同方面來研
究西方藝術仍然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論歐洲石器時代繪畫風格》一文是我有關西方藝術史研究的第一篇論文。現在想來,當時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來做,可能是有追根溯源,從頭開始的意思。雖然此後我再也沒有繼續深入研究史前藝術,但寫作這篇論文確實為我後來的研究奠定了一個起點和基礎。隨後我的研究重點即轉向現當代藝術,有關馬列維奇和馬蒂斯的兩篇論文則是在美國進修期間所
寫,也算是對這兩位現代藝術大師的新的認識。

藝術教育問題也是近年來藝術界和學術界不斷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問題。本論文集選收了我的六篇討論專業高等藝術教育、普通藝術教育,以及藝術教育史的論文。《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問題與思考》是應《當代中國藝術·教育篇》的主編的約請而撰寫的一篇討論中國當代高等專業藝術教育現狀和改革方向的論文;《視覺藝術與人文教育》一文考察了視覺藝術進入西方綜合性大學的過程和原因,並進而探討了視覺藝術在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在我國普通高校建立藝術系科和開設藝術和藝術史課程的必要性。CDDAE——美國當代藝術教育的主流理論》一文詳細介紹和評價了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普通藝術教育改革的理論和實踐。《論當代藝術教育的類型與層次》一文對當代術教育的類型、目標和功能進行了有益的探討,並指出不同類型的藝術教育模式之間的互動影響和整合是當代藝術教育的一個新的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批中國藝術家走出國門,在國外開始了他們的藝術探索和發展的歷程。作者在國外研究考察期間特別關注中國藝術家在國外的生存和創作情況。在芝加哥
和紐約,我曾陪同大陸藝術家尋找藝術經紀人和畫廊代理,並為中國藝術家撰寫評論文章,同時向畫廊推薦他們的作品,為他們策划展覽和舉辦學術研討。參與們匕美華裔藝術家名人錄》(Arusts of Chinese 0rigin in North America Pirectory)的編撰工作並為該書撰寫分析中國藝術家在海外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的論文。《海外中國藝術家的選擇與定位》和《從丁紹光到張洹》兩篇文章即是當時我對一些重要的海外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和思想的評論和分析。

本論文集的出版既是對我近十年來研究與思想的一個總結,同時也是對我進一步的學術探索設定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此,我要感謝我的妻子邢莉,她在我學術道路上伴我度過
了艱辛而又愉快的歲月。對許多藝術和教育問題的觀點和見解常常是在我們共同的討論後激發、產生和確立的,因此一些論文實際上應該是我們共同思想的結果和產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