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繁盛,外交的形式也在趨于細化。國家間的交往過程也是不同文化進行交流踫撞的過程。
本書針對文化外交這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對它從定義到應用,從理論到實踐作了全方位的解讀。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古國,有哪些文化上的優勢可供外交之用?外交活動又會如何促進本國文化的繁榮?文化與外交之間如何相利益國彰?在對世界上幾個大國文化外交的歷史和現狀作了研究和總結之後,作者對我國如何開展文化外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目錄
序言 外交的知識化趨向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 文化外交的界定
第一節 文化外交的含義、特點、性質與地位
第二節 文化外交的種類、方式與途徑
第三節 文化外交與公共外交的關系
第四節 文化外交的理念基礎
第二章 文化外交的跨文化傳播基礎
第一節 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政治性發生——文化外交
第二節 政治性跨文化傳播的核心目標——勸服
第三節 政治性跨文化傳播的異化物——對外宣傳
第三章 文化外交的資源——文化軟權力
第一節 文化軟權力
第二節 信息時代的文化軟權力
第三節 文化外交——文化軟權力的運用
第四章 文化外交的作用——國家國際威望的樹立
第一節 國際威望的現實主義理解
第二節 國際威望的建構主義理解
第三節 從對外宣傳到文化外交
中篇 殷鑒篇
第五章 美國的文化外交
第一節 美國的文化外交戰略
第二節 美國文化外交戰略的實施
第三節 從公共外交看美國的文化外交
第四節 對美國文化外交的反思
第六章 世界其他主要大國的文化外交
第一節 法國的文化外交
第二節 英國的文化外交
第三節 加拿大的文化外交
第四節 日本的文化外交
第五節 蘇聯的文化外交
第六節 德國的文化外交
下篇 決策篇
第七章 中國的文化外交決策
第一節 文化外交資源探源
第二節 文化外交戰略的制定
第八章 中國文化外交戰略的實施
結束語 追求文化外交的新境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 文化外交的界定
第一節 文化外交的含義、特點、性質與地位
第二節 文化外交的種類、方式與途徑
第三節 文化外交與公共外交的關系
第四節 文化外交的理念基礎
第二章 文化外交的跨文化傳播基礎
第一節 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政治性發生——文化外交
第二節 政治性跨文化傳播的核心目標——勸服
第三節 政治性跨文化傳播的異化物——對外宣傳
第三章 文化外交的資源——文化軟權力
第一節 文化軟權力
第二節 信息時代的文化軟權力
第三節 文化外交——文化軟權力的運用
第四章 文化外交的作用——國家國際威望的樹立
第一節 國際威望的現實主義理解
第二節 國際威望的建構主義理解
第三節 從對外宣傳到文化外交
中篇 殷鑒篇
第五章 美國的文化外交
第一節 美國的文化外交戰略
第二節 美國文化外交戰略的實施
第三節 從公共外交看美國的文化外交
第四節 對美國文化外交的反思
第六章 世界其他主要大國的文化外交
第一節 法國的文化外交
第二節 英國的文化外交
第三節 加拿大的文化外交
第四節 日本的文化外交
第五節 蘇聯的文化外交
第六節 德國的文化外交
下篇 決策篇
第七章 中國的文化外交決策
第一節 文化外交資源探源
第二節 文化外交戰略的制定
第八章 中國文化外交戰略的實施
結束語 追求文化外交的新境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冷戰結束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步伐,世界正朝著文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及發達的大眾傳媒,文化交往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和水平。在國際交往中,各國紛紛把注意力和重心從軍奪和經濟領域轉向文化領域,並把對外文化交流納入到國家的整體外交事業中。這種由一國政府所從啊的、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的對外文化交流行為被稱之為“文化外交”
一、國際政治的知識化(文化)轉型
文化的載體是知識。世界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不僅是一種文化資源,同時也是一種政治資源。知識和政治的結合形成了所謂的“政治化知識”或“知識化政治”。這種知識的權力化傾向與權力來源的知識化傾向,日益深刻地影響著國內和國際的政治生活。于是,在當前國際政治領域,發生了權力的實質性轉變。對此,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提出,在支撐權力的支柱——暴力、財富與知識——之中,知識產生高質量的權力。由此,軍事力量與經濟力量將不再作為衡量國家實力的主要指標,知識的控制是明日世界爭奪權力的焦點。誰家的文化成為主流文化,誰家就是國際權力斗爭的贏家。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也指出,在當今世界,倘若一個國家的文化處于中心地位,別國就會自動地向它靠攏;倘若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支配了國際政治秩序,它就必然在國際社會中居于領導地位。確實,在冷戰結束後,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知識經濟的逐漸成形正日益改變著國與國之間的權力分配關系和格局。掌握知識經濟的核心——信息的生產和傳播——的國家對國際社會的局勢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國際政治中的國家利益和安全的維護越來越依賴信息、知識等文化載體的保護和發展。于是,知識和文化領域成為國家行為體之間為維護本國主權而開闢的一個新的較量場所,其激烈程度與日俱增。“知識改變權力”、“文化改變(人類)命運”在當前國際關系中正得到最豐富而生動的體現。對此,加拿大學者謝弗在1996年第3期《未來》雜志中指出︰“迄今為止,人們很少從文化的角度來考慮世界體系,這是不可思議的。世界正經歷一個明顯的和生氣勃勃的文化變革時期,文化日益成為社區以及地區、國家和國際事務中越來越有影響的力量。”基于此,日本學者平野健一郎認為,“(正是文化規定了人們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形態,因此,)忽略文化因素的國際關系理論從根本上說是不完整的”。美國學者麥哲則預言︰“文化,將成為當前研究有關國際關系、國際安全和世界經濟等問題的著作中最時髦的概念。
……
一、國際政治的知識化(文化)轉型
文化的載體是知識。世界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不僅是一種文化資源,同時也是一種政治資源。知識和政治的結合形成了所謂的“政治化知識”或“知識化政治”。這種知識的權力化傾向與權力來源的知識化傾向,日益深刻地影響著國內和國際的政治生活。于是,在當前國際政治領域,發生了權力的實質性轉變。對此,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提出,在支撐權力的支柱——暴力、財富與知識——之中,知識產生高質量的權力。由此,軍事力量與經濟力量將不再作為衡量國家實力的主要指標,知識的控制是明日世界爭奪權力的焦點。誰家的文化成為主流文化,誰家就是國際權力斗爭的贏家。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也指出,在當今世界,倘若一個國家的文化處于中心地位,別國就會自動地向它靠攏;倘若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支配了國際政治秩序,它就必然在國際社會中居于領導地位。確實,在冷戰結束後,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知識經濟的逐漸成形正日益改變著國與國之間的權力分配關系和格局。掌握知識經濟的核心——信息的生產和傳播——的國家對國際社會的局勢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國際政治中的國家利益和安全的維護越來越依賴信息、知識等文化載體的保護和發展。于是,知識和文化領域成為國家行為體之間為維護本國主權而開闢的一個新的較量場所,其激烈程度與日俱增。“知識改變權力”、“文化改變(人類)命運”在當前國際關系中正得到最豐富而生動的體現。對此,加拿大學者謝弗在1996年第3期《未來》雜志中指出︰“迄今為止,人們很少從文化的角度來考慮世界體系,這是不可思議的。世界正經歷一個明顯的和生氣勃勃的文化變革時期,文化日益成為社區以及地區、國家和國際事務中越來越有影響的力量。”基于此,日本學者平野健一郎認為,“(正是文化規定了人們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形態,因此,)忽略文化因素的國際關系理論從根本上說是不完整的”。美國學者麥哲則預言︰“文化,將成為當前研究有關國際關系、國際安全和世界經濟等問題的著作中最時髦的概念。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