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外交》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憑其致力于外交事務的親身體驗,以其豐富的歷史知識、智慧和幽默的文筆,展示了自黎塞留以來特別是二戰後幾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諸多重大事件,以其獨到見解分析了世界各國外交風格的差異,重點提示了美國外交風格的差異,重點提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思想實質。同時,體現了那些對現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各國領袖,羅斯社斯大林,丘吉爾、戴高樂、尼克松、毛澤東、周恩來、里根、戈爾巴喬夫等政治家的風采。
 

目錄

序 基辛格其人其書 金燦榮
第一章 世界新秩序
21世紀的國際秩序會出現一個似乎相矛盾的特點:一方面愈來愈分散;一方面又愈來愈全球化。對美國而言,在地位不分軒輊的國家間、協調不同的價值觀與南轅北轍的歷史經驗,將是一種全新的經驗,與上一世紀的孤立或冷戰時期的實質霸主地位都會大異其趣。其他主要國家同樣面臨適應新出現的世界秩序的難題。
第二章 關鍵人物︰西奧多.羅斯福或是伍德羅.威爾遜
在20世紀初之前,美國外交政策始終傾向于孤立主義。但隨著美國國力日漸強大,以及以歐洲為重心的國際秩序逐漸瓦解,美國逐步走向國際事務。在此過程中,老羅斯福總統與威爾遜總統是兩位關鍵人物。在他們主政期間,美國不情願地小了世局的漩渦。兩人均體認到美國在世局中應扮演重要角色,但他們卻是以相反的理念解釋美國走出孤立的原因。
第三章 由大一統到勢均力敵︰黎塞留、威廉一世與皮特
現今史家所稱的歐洲均勢體系出現于17世紀,隨著大一統的觀念衰微,在歐洲逐漸形成的民族國家在國家至上及權力均衡這兩個觀念上找到了依據,作為它們反正統的理論基礎,並規範彼此的關系。最早提出相關理論的是法國,其主導人物是一位高階教士,黎塞留。最重要的還是英國的出現,英國的外交政策明白支持維持均勢,這強化並維持著歐陸的均勢。
第四章 歐洲協調
當拿破侖在厄爾巴島度過首次被放逐的歲月之際,拿破侖戰爭的戰勝代表于1814年聚集維也納,規劃戰後的世界。維也納會議之後,歐洲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持久的和平。眾強國之間有40年未開啟戰端,而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後,又有60年未曾發生重大戰事。權力均衡降低訴諸武力的機會;共同的價值觀則減低訴諸武力的欲望。
第五章 兩大革命家︰拿破侖三世與俾斯麥
克里米亞戰爭後歐洲出現了混亂局面。設計歐洲新秩序是兩個著名人物,拿破侖三世與俾斯麥,他倆後來更成為針鋒相對的敵人。這兩個人以現實政治為政策基礎,即國際關系純由實力決定,強者掌控全局。在他倆相互為用之下,維也納會議的安排完全被推翻。鐵血宰相與高深莫測的法皇,給後來人帶來了深刻影響。後者留給法國的是策略上的動彈不得;前者留給德國的則是難以企及的豐功偉業。
第六章 現實政治自食其果
基于現實政治的外交政策促成了德國的統一。但德國的統一卻使現實政治自食其果,造成與右原意全然相反的結果。德國統一後成為歐陸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國勢與日俱增,使歐洲的外交起了革命性的變化。歐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應如何應對這個位于中部的新興巨人?
第七章 步向毀滅德政治機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外交
到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結束時,曾維護和平達一世紀之久的歐洲協調已名存實亡。歐洲列強盲目地投入兩極化的對抗,最後也像50年後的冷戰期間一樣形成兩大陣營。多年來史學家一直在辯論誰應為一次大戰的爆發負責。但我們舉不出是任何單一國家導致如此瘋狂地邁向毀滅。歐洲所有主要國家都有其短視與不負責任之處,而且想法很天真,正是它們一手造成了那場深植于歐洲人共同記憶中的大災難。
第八章 卷入戰爭旋渦︰邁向軍事毀滅之路
第九章 外交新面貌︰威爾遜與凡爾塞和約
第十章 勝利者的困惑
第十一章 史特瑞斯曼與戰敗國的復興
第十二章 假象破滅︰希特勒的崛起與凡爾賽和約的毀滅
第十三章 斯大林待價而沽
第十四章 蘇德協議
第十五章 美國重回戰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第十六章 三種和平途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
第十七章 冷戰開始
第十八章 遏制政策德成功與苦痛
第十九章 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鮮戰爭
第二十章 與共產黨人的談判︰阿斐納,丘吉爾與艾森豪威爾
第二十一章 避開遏制政策︰共伊士運河危機
第二十二章 匈牙利事件︰歐洲的劇變
第二十三章 赫魯曉夫的最後通牒︰析林危機
第二十四章 西方聯盟的概念︰麥克米倫、戴高樂、艾森豪威爾與肯尼迪
第二十五章 越南︰陷入泥淖,杜魯門與艾森豪威爾
第二十六章 越南︰走向絕望,肯尼迪與約翰遜
第二十七章 越南︰解脫,尼克松
第二十八章 地緣政治的外交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
第二十九章 國際緊張關系的緩和與不滿緩和者
第三十章 冷戰的結束︰里根與戈爾巴喬夫
第三十一章 關于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
致謝
 

其辛格其人其書



對于任何卷入現代國際關系的國家而言,對外事務在和平時期關乎利益的增減,而在戰爭時期則直接意味著生存與滅亡。套用中國古代的一句老話“兵者,國之大事”,我們現在可以說“外交,國之大事也”。

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今天的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與不斷擴展的世界經濟體系、與相互依存關系不斷加深的國際社會融為一體,中國內部的變化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冷戰後的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復雜;同時,作為一個上升中的大國,中國在現存世界體系中的責任和地位也正處于變化之中,中國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在塑造自身的國際環境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實呼喚中國外交要生發出更多的戰略性理論思考。用基辛格博士的話來說,就是要有“外交哲學”,而不能僅限于把外交事務當作“行政問題”來處理。

海南出版社此刻推出基辛格所著的《大外交》一書,可以說正值其時。亨利‧基辛格是20世紀最負盛名和傳奇色彩的外交家之一,而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大外交》則是他的代表著作,凝聚著其長期從政經驗和理論思考的結晶,堪稱外交學或國際關系理論領域的經典之作。此書對中國國際問題學界的參考借鑒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大外交》縱論古今,視接萬里,洋洋近70萬言。夸張一點說,讀這本書可獲讀四本書的功效。

首先,這是一本國際關系史著作。時悶跨度近《為年,從十七世紀初的歐洲“三十年戰爭”和法國紅衣主教黎塞留首開“民族國家利益至上”的現代外交之先河,一直寫到二十世紀末混沌不明的冷戰後世界秩序,讀者有如對近、現、當代的國際關系歷史進行全面通讀。

其次,這是一本美國外交史專著。在對二十世紀前的美國外交進行一番簡單回顧之後,基辛格著重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導致美國大規模卷入世界事務的威爾遜主義,以及此後近一個世紀的美國全球外交。在基辛格看來,威爾遜主義代表了美國外交思想的主流,其基本特征就是︰強調道德主義,把外交中的政治問題法律化,對美好人性和世界和諧充滿幻想。這種外交主流傳統,來源于美利堅民族獨特的厲史經驗和政治文化,而與世界其他人類(基辛格尤其著重于與舊大陸歐洲的比較)的現實政治權力均衡觀大相徑庭。二十世紀美國外交的得失,以及深深打上美國烙印的本世紀全球政治的利弊,都與威爾遜總統所彰顯的這種道德主義外交緊密相關。

再次,這是一本政治學理論,尤其是國際政治方面的理論著作。本書的大量論述都超越了經驗層次,極富哲理。比如政治領袖在歷史上的作用,個人氣質與政府政策的關系,傳統體制和現代民主體制下公眾與領導人的不同相互影響模式,歷史經驗與各個國家外交思想之間的深刻關聯,權力均衡與觀念一致的內在聯系,等等,所有這些方面的論斷都有其獨到的心得,給人以理論上的啟示。

最後,這是一本分析當今世界格局和政治現實的書。除了第一章“世界新秩序”和第三十一章“關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直接觸及冷戰後世界新秩序這個論題之外,基辛格在描述和分析歷史的過程中,不斷地把厲史經驗與當今現實相對照,其說明現實的取向是十分明顯的。在這位亨利看來,今天的世界秩序類似于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的由多個強國在權力均衡基礎上建構的現實政治體系。美國雖然較之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有力量,但並不能操控一切,只是“幾個大國中的頭一號”。其他大國包括中國、聯合之後的歐洲、日本、俄羅斯和印度,它們在新秩序中的位置,與美國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冷戰後世界新秩序的整體性質還不明朗。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