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伯利埃‧麥哲倫,漢名安文思,系葡萄牙籍人華傳教士。他于1648年到達北京,一住29年。本書由他以葡文寫成,原名《中國的十二特點》,是西方早期漢學的奠基作之一。全書共分21章,記述了中國的歷史與明末清初時的社會狀況,特別對中國社會的禮儀風俗、城鎮特點、官僚貴族體制和皇城建築等作了較為詳盡的記述。一位17世紀生活在北京的葡萄牙籍傳教士,以他的視角、他的思維方式、他的價值觀去認識、去感知與他的祖國完全不同的東方國度,在生活、傳統、習俗、信仰等方面無從避免的沖突與默契、真知與謬誤、失望與敬仰,凡此種種,錄以文字,便有了本書。
安文思的書還提供給我們許多珍貴的清史材料,一旦我們將這些材料和中文獻相互印證,就會補充中文文獻的不足,從而加深我們對清代歷史的認識。
目錄
中文版序言
中譯者前言
致崇高的紅衣主教德斯特列閣下,法國公爵和貴族
法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中國人和外國人給中國取的名字及契丹和蠻子國
第二章 中國的廣度和分界︰城市和有牆村鎮的數目及其他中國作者提到的特點
第三章 中國的古代及中國人對此的高風
第四章 中國的文字和語言
第五章 中國人的智慧和他們的主要典籍
第六章 中國人的禮節、典儀和節日
第七章 中國人的土木工程和建築,特別是大運河
第八章 這個民族的非凡勤勉
第九章 中國人的船舶
第十章 中國物產的豐富
第十一章 中國的貴族
第十二章 這個國家良好的政體、曼達林之間的差異以及朝廷的部門
第十三章 記十一個部,即文官六部、武將五部
第十四章 北京的其他幾個部
第十五章 省的幾個衙門和曼達林
第十六章 中國的大帝王及其賦人
第十七章 記北京城︰皇宮四周的牆及中國主要房屋的形狀
第十八章 皇城的二十座宮殿
第十九章 記皇城內的二十座特殊的宮殿
第二十章 同一範圍內另外幾座宮殿和廟宇
第二十一章 北京的皇家廟宇及皇帝外出進行公祭的方式
安文思傳略
韃靼戰紀
中譯者前言
致讀者
韃靼戰紀
中譯者前言
致崇高的紅衣主教德斯特列閣下,法國公爵和貴族
法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中國人和外國人給中國取的名字及契丹和蠻子國
第二章 中國的廣度和分界︰城市和有牆村鎮的數目及其他中國作者提到的特點
第三章 中國的古代及中國人對此的高風
第四章 中國的文字和語言
第五章 中國人的智慧和他們的主要典籍
第六章 中國人的禮節、典儀和節日
第七章 中國人的土木工程和建築,特別是大運河
第八章 這個民族的非凡勤勉
第九章 中國人的船舶
第十章 中國物產的豐富
第十一章 中國的貴族
第十二章 這個國家良好的政體、曼達林之間的差異以及朝廷的部門
第十三章 記十一個部,即文官六部、武將五部
第十四章 北京的其他幾個部
第十五章 省的幾個衙門和曼達林
第十六章 中國的大帝王及其賦人
第十七章 記北京城︰皇宮四周的牆及中國主要房屋的形狀
第十八章 皇城的二十座宮殿
第十九章 記皇城內的二十座特殊的宮殿
第二十章 同一範圍內另外幾座宮殿和廟宇
第二十一章 北京的皇家廟宇及皇帝外出進行公祭的方式
安文思傳略
韃靼戰紀
中譯者前言
致讀者
韃靼戰紀
序
1688年在巴黎所出版的葡萄牙入華傳教士安文思的《中國新史》是西方早期漢學發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與此前在西方出版的利瑪竇和金尼閣的《天主教進入中國史》(1615)、曾德昭的《大中國志》(1642)、衛匡國的《韃靼戰紀》(1654)、《中國新圖》(1655)、《中國上古史》(1658)一起構成了西方17世紀關于中國知識的最重要來源。國內學者計翔翔認為這部著作是西方早期漢學第一發展的一個總結和第二發展階段的起點,甚至認為它已經走出了傳教士漢學的框架。
從漢學的角度來看,他對中國的介紹更為系統和全面。從中國的名稱、地理位置、歷史、語言、風俗到中國的物質生活、礦產、航運、船舶及政治制度、國家結構等,安文思一一做了介紹,給西方人呈現了一副中國的全景式圖案。安文思寫這本書時已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對中國已有較為深入的認識。由于他本人認同利瑪竇的“合儒易佛”的傳教路線,他對中國的文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此書的原名為《中國十二絕》,實際講的是中國的十二條優點,即︰
1.中國版圖廣大(書中第二章);
2.中國歷史悠久(書中第三章及第一、五章的部分內容);
3.中國的語言文字優美(書中第四章);
4.中國典籍豐富(書中第五章)
5.中國人有禮貌和教養(書中第六章);
6.中國水運的便捷和公共工程的完善(書中第七章和九章);
7.中國工藝制造精美(書中第八章);
8.中國物產豐富(書中第十章);
9.孔子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響(第十一章);
10.中國政治發達(書中第十二至十五章);
11.中國君主之偉大(書中第十六和二十一章);
12.北京之宏偉(書中第十七至二十一章)。
如果和他以前的著作相比,對北京的介紹最為詳細,是這本書的重要特點。他不僅介紹了王府街、白塔寺、鐵獅子胡同、鮮魚口這樣的街道,還詳細介紹了皇城,包括皇城的大小、皇城中的二十座宮殿等。如果不是經常在皇宮中活動,絕不可能對它做如此細的描寫。正因為安文思長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這些報道和描寫不儀推動了當時西方對中國的認識,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了解干”認識清代歷史的細節和材料,這些在今天依然是很有價值的。
在談到皂宮每年的賦人時,他給我們提供了下面這些數字︰
“1.每年運進宮廷卡良倉的米面達四千三百三十二萬八千八百三十四袋;2.一千二十五萬五千九百三十七個鹽塊,每塊重五十磅;3.兩百五十八磅極細的朱砂;4.九萬四千七百三十七磅漆;……”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才能較為真實地感受到當年清宮生活的實際狀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清宮經濟生活的參考數字。
在談到皇帝祭祀的儀仗隊伍時,安文思的記述也十分詳細。他寫道︰“他的儀仗如下︰首先,有二十四名執大鼓的人,分為兩行,每行各十二人。下面的行列也是如此,其次,二十四名喇叭手,每行十二名。……第二十三,兩千名文曼達林,一千名一隊。第二十四,兩千名武曼達林,全部穿著華麗的禮袍……。”這些文字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我們對清代皇帝祭祀的儀仗隊有了一種更為直觀、具體的了解。
……
從漢學的角度來看,他對中國的介紹更為系統和全面。從中國的名稱、地理位置、歷史、語言、風俗到中國的物質生活、礦產、航運、船舶及政治制度、國家結構等,安文思一一做了介紹,給西方人呈現了一副中國的全景式圖案。安文思寫這本書時已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對中國已有較為深入的認識。由于他本人認同利瑪竇的“合儒易佛”的傳教路線,他對中國的文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此書的原名為《中國十二絕》,實際講的是中國的十二條優點,即︰
1.中國版圖廣大(書中第二章);
2.中國歷史悠久(書中第三章及第一、五章的部分內容);
3.中國的語言文字優美(書中第四章);
4.中國典籍豐富(書中第五章)
5.中國人有禮貌和教養(書中第六章);
6.中國水運的便捷和公共工程的完善(書中第七章和九章);
7.中國工藝制造精美(書中第八章);
8.中國物產豐富(書中第十章);
9.孔子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響(第十一章);
10.中國政治發達(書中第十二至十五章);
11.中國君主之偉大(書中第十六和二十一章);
12.北京之宏偉(書中第十七至二十一章)。
如果和他以前的著作相比,對北京的介紹最為詳細,是這本書的重要特點。他不僅介紹了王府街、白塔寺、鐵獅子胡同、鮮魚口這樣的街道,還詳細介紹了皇城,包括皇城的大小、皇城中的二十座宮殿等。如果不是經常在皇宮中活動,絕不可能對它做如此細的描寫。正因為安文思長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這些報道和描寫不儀推動了當時西方對中國的認識,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了解干”認識清代歷史的細節和材料,這些在今天依然是很有價值的。
在談到皂宮每年的賦人時,他給我們提供了下面這些數字︰
“1.每年運進宮廷卡良倉的米面達四千三百三十二萬八千八百三十四袋;2.一千二十五萬五千九百三十七個鹽塊,每塊重五十磅;3.兩百五十八磅極細的朱砂;4.九萬四千七百三十七磅漆;……”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才能較為真實地感受到當年清宮生活的實際狀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清宮經濟生活的參考數字。
在談到皇帝祭祀的儀仗隊伍時,安文思的記述也十分詳細。他寫道︰“他的儀仗如下︰首先,有二十四名執大鼓的人,分為兩行,每行各十二人。下面的行列也是如此,其次,二十四名喇叭手,每行十二名。……第二十三,兩千名文曼達林,一千名一隊。第二十四,兩千名武曼達林,全部穿著華麗的禮袍……。”這些文字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我們對清代皇帝祭祀的儀仗隊有了一種更為直觀、具體的了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