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轉向的由來

文化轉向的由來
定價:156
NT $ 136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文化轉向作為切入點,以文化概念、文化理論和文化研究為考察對象,探察了西方學界實現其文化轉向所經歷的文化認識過程,亦即文化轉向在其中得以發生的文化語境。

關於文化,歷史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個普遍一致的定義,也從未產生過完全令人滿意的定義。因此,無論在社會科學領域抑或在人文科學領域,文化都可以說是一個疑難。盡管從詞源學上來講,文化一詞的含義可以溯源於遠古,但是對於文化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理論研究只不過是近一百多年來的事情。一個多世紀以來,歐美學者為尋求文化的「標准」答案而殫思竭慮,卻每每不盡完美。無論是百科全書的定義,還是各學科的定義,都無法對文化做出「權威性」的定位。難怪英國人類學家.威廉斯在對文化進行了幾十年潛心解讀之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英語中有兩三個最為難解的詞,文化即是其中之一。」川當然,威廉斯並不是單純提出一個語義學問題,也就是說,文化概念的疑難並不在於這個詞的詞義,而在於文化本身的模糊性、不精確性以及不確定性讓人難以把握。在認識和界定文化上,歐美學者的問題恰恰出在他們的學術傳統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文化概念的語境與來源
一 跨學科性與語境
二 文化概念的來源
(一)文化概念的哲學來源
(二)文化概念的文學來源
(三)文化概念的人類學和社會學來源
三 文化理論的興起與英國文化研究
第二章 文化與符號
——關於符號性的當代研究
一 符號性:文化的根基
二 符號與記號:界定意義
三 符號性研究:人類學家的觀點
(一)形式方法論
(二)拒斥形式主義:符號人類學
第三章 文化與社會結構
——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觀點
一 文化觀的差異:符號性與符號學
二 人類學傳統中的文化與社會結構
三 文化模式理論
四 作為一種文化理論的社會結構
五 馬林諾夫斯基與文化人類學
六 關於文化與社會結構關系的新觀點
第四章 文化與社會行動
——韋伯的文化思想及其發展
一 韋伯的方法論及其文化內涵
二 文化構成與價值關聯性
三 韋伯的文化分析
四 舒茨與帕森斯:韋伯文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五章 兩個傳統的比照
——功利主義與文化主義
一 功利主義
(一)功利主義的文化矛盾
(二)功利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明
二 文化主義傳統探源
(一)阿諾德與英語學的興起
(二)T.S.艾略特
(三)F.R.利維斯
(四)利維斯主義與文化主義的興起
第六章 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與文化理論
一 法蘭克福學派與馬克思主義的異同問題
二 與傳統理論決裂:批判理論的緣起
三 啟蒙的辯證法:批判理論的歷史觀點
四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論
五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解讀
第七章 文化解構
——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
一 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划界
二 後結構主義的標志——消解形而上學傳統
三 超越二元對立
四 方法與反方法之間:解構之謎及其社會和文化批判意義
五 文化解構的基本假定
六 文化解構引出的疑問
第八章 後現代話語
——梳理與辨析
一 後現代性、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
二 後現代話語的代表人物
(一)哈貝馬斯:未竟的現代性工程
(二)利奧塔:對於后現代性的肯定
(三)詹明信:對於后現代的歷史語境化
(四)博德里亞:「幻象的超現實性」
三 後現代的窘境:理論的貧乏與方法的翻新
第九章 文化研究的發展軌跡(上)
一 文化研究的起源與初期階段
二 文化研究的制度化與范式危機階段
三 文化研究中的「葛蘭西轉向」
四 新葛蘭西派的理論貢獻——接合理論
(一)接合理論的產生與演化
(二)霍爾對接合理論的發展:差異中的同一
第十章 文化研究的發展軌跡(下)
一 文化研究的多元化時期:文化循環
二 文化平民主義與通俗文化
(一)通俗文化概念辨析
(二)通俗文化研究的演化
(三)文化平民主義與通俗政治
三 文化研究中的後現代轉向
注釋
西文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