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道德論:道德流變的立體圖式

辯證道德論:道德流變的立體圖式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吳燦新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47345
  • ISBN13:9787500447344
  • 裝訂:388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自從人類道德萌生以來,人類一直就孜孜以求道德之「廬山真面貌」。然而,在整個倫理思想史上,形而上學的道德認識幾乎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如果說,以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產生之前,絕對主義的道德認識是一種主流意識的話(如中國的孔子、孟子、朱子等,西方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等),那麽,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產生之後,相對主義的道德認識則甚囂塵上(如德國的尼采,法國的柏格森,美國的杜威、弗萊徹爾等)。如何才能真正科學地認識道德現象?可以說,離開了唯物辯證法法,就只能走入道德認識的死胡同。

事實上,道德本身就是一個辯證法的流變過程,無論是在宏觀領域還是微觀領域,道德都是矛盾統一體。它在對立中有統一,在統一中有對立;在絕對中有相對,在相對中有絕對;在善中有惡,在惡中有善;在絕對的善中有相對的惡,在相對的善中亦有絕對的惡。要科學地把握現實社會的復雜道德現象,必須堅持道德認識的辯證法,辯證地去認識道德的流變。

《辯證道德論》正是從此出發,全方位立體式地對道德流變現象進行了辯證的考察。在這種辯證法考察中,《辯證法道德論》在一個導言、十四章的構架上從三個視角切入。第一個視角,是宏觀(如何)考察與微觀(個體)考察相統一的視角。在宏觀上,從人類社會變遷的縱向面、國際社會交往的橫向面、當代社會的立體面(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三個方面對道德流變進行了探索。在微觀上,從動果單向型、動果多向型、動果交向型(第五章)三種形態對道德流變做了考察。然後,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與統一態上,從道德善惡流變的性質、程度、質量(第四章、第六章)三種態勢探討了道德流變與善惡流變。第二個視角,是現象考察與視律揭示相結合的視角。在道德善惡流變的現象上,從古至今,從中到外,對道德善惡流變的現象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四章);在道德善惡流變的規律上,從宏觀到微觀,從特殊到一般,對道德善惡流變的規律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第九章、第十章)。第三個視角,是機理考察與准則提煉相照應的視角。在機理考察上,從道德善惡流變的因緣、特點、機制、選擇、評價等諸方面(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進行了研究;在准則提煉上,對人們面對復雜的道德行為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對復雜的道德現象如何做出科學的評價提出了准則性的指導(第十三章)。

《辯證道德論》全部內容由一個導言、十四章構成。導言,道德流變與辯證道德,對全書的基本思想做了提綱挈領的闡述。導言首先闡述了道德流變、道德演變與道德變易三個基本概念及其內涵,指出道德自從產生以來,一直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道德的發展變化如果按研究的不同視角及其范圍和方向上來划分,可以分為道德演變、道德變易、道德流變。道德演變主要是從客體研究的角度,特指道德在宏觀范圍里的發展變化,它所側重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社會道德現象。道德變易主要是從主體研究的角度,特指道德在微觀范圍里的發展變化,它所側重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個體道德現象。道德流變主要是從主客體統一的研究角度,特指道德在宏觀范圍與微觀范圍、縱向與橫向相統一的立體性發展變化,它所研究的對象既有社會道德現象,又有個體道德現象。或者說,道德流變是道德演變與道德變易的統一。其次,闡述了道德現象的復雜性與道德認識的辯證性。指出,要對復雜的道德現象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必須要克服道德認識上的形而上學——主要是道德絕對主義和道德相對主義,貫徹唯物辯證法。最後,闡述了辯證法認識道德現象的重大價值。指出只有堅持辯證地去認識道德現象,才有可能對道德現象獲得真理性的認識,才能更有利於人們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促進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往來,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行。
 

目錄

導言 道德流變與辯證道德
一 道德流變、道德演變與道德變易
二 道德現象的復雜性與道德認識的辯證性
三 辯證認識道德現象的重大價值
第一章 人類社會變遷與道德流變
一 人類社會變遷中的道德流變
二 「惡」是社會歷史前進的杠桿
第二章 國際社會交往與道德流變
一 國際社會交往中的道德流變
二 道德的沖突與交融
三 「普世倫理」可能嗎
第三章 現代社會發展與道德流變
一 現代中國道德的沉淪與復興
二 當代中國社會道德流變的基本特點
三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道德流變
第四章 道德流變與善惡流變
一 道德、善惡為何物
二 善惡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三 絕對道德價值與相對道德價值
第五章 道德變易的基本形態
一 動果單向型道德變易形態
二 動果多向型道德變易形態
三 動果交向型道德變易形態
第六章 道德流變的基本形態
一 善惡性質流變形態
二 善惡程度流變形態
三 善惡質量流變形態
第七章 道德流變的重要因緣及其特點
一 道德流變的軌跡
二 道德流變的重要因緣
三 道德流變的特點
第八章 道德流變的機制
一 道德流變的個體機制
二 道德流變的社會機制
三 社會機制與個體機制的辯證關系
第九章 道德現象流變的宏觀規律
一 經濟決定律
二 綜合作用律
三 適需生存律
四 矛盾運動律
五 合力影響律
六 交流創新律
第十章 道德現象流變的微觀規律
一 時間變化律
二 場景變化律
三 對象變化律
四 條件變化律
五 准則沖突律
第十一章 道德流變的主體性
一 道德主體與道德主體性
二 道德主體性的確立與保持
三 道德主體的能動性及其責任
第十二章 道德沖突的選擇與評價
一 道德沖突的選擇
二 道德沖突的評價
三 道德評價對道德沖突選擇的價值
第十三章 道德沖突選擇的基本原則
一 集體主義原則
二 人道主義原則
三 社會公正原則
四 功利主義原則
五 底線選擇原則與高位選擇原則
六 兼顧平衡原則
第十四章 惡「德」——一種特殊的「道德」現象
一 惡「德」研究的意義
二 惡「德」的基本准則
三 惡「德」的實施可能嗎
四 制惡機制與惡「德」實施目的之實現
五 惡「德」的消亡
參考文獻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