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選集:第四卷

南懷瑾選集:第四卷
定價:240
NT $ 209
 

內容簡介

魏晉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並稱顯學。它們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收,融通變易,爭雄于世,從各個方面推進了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由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寫的《禪宗與道家》(原名《禪與道概論》,由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就是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系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的著作。全書分為兩編。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後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慧能的事跡;禪宗的語錄、公案、機鋒和棒喝;參禪的方法;禪學與理學的關系;禪宗對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影響;以及聞名遐邇的叢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論述。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莊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丈、歷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作了深有見地的剖析。茲征得作者和原出版單位的同意,將《禪與道概論》1989年第十版,易為今名,改排出版,以供研究。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物?人的心靈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煉養生能否延年益壽?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這些問題進行著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國、印度、埃及出現的神秘學也莫不是以此為主題展開的。本書是一部從文化和醫學的角度,論述道家、密宗和東方神秘學的著作,作者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密宗的歷史、理論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講解易學與中醫醫理,尤其是氣脈問題;第三部分,收錄有關的專論和序跋。茲經作者和原出版單位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1985年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長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來世人的向往與追求。究竟如何修煉,方家各有所見。為答復學人的咨詢求教,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修習實踐,以及古今述作,撰寫了《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書中著重敘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靜坐修持法。內容包括︰靜坐的姿勢與要點;靜坐中體內氣機的反應,與由此而引發的心理與生理的變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內丹靜坐法;打通任督脈、奇經八脈的方法;中醫經絡學說中的氣功;以及《太極煉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論》等著作中的修煉法。為糾正訛傳誤修,怡生養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茲征得作者和原出版單位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的同意,將《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台灣1989年第17版改排出版,以饗讀者。
 

目錄

禪宗與道家
出版說明
舉辦宗教哲學專題講演的旨趣(代序)
前言  
禪宗與佛學  
一、 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
二、 佛學內容簡介
(一) 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 印度上古的形勢與國情
(三) 釋迦出家成道對于人類世界的貢獻
1. 建立師道的莊嚴 
2. 破除印度傳統的階級觀念 
3. 歸納印度上古傳統宗教的輪回之說 
4. 開拓宇宙觀與世界觀 
5. 調和裁定形而上的本體論
(四)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1. 小乘的思想
2. 小乘的實踐
3. 小乘的求證方法
4. 大乘的思想
5. 大乘的實踐
6. 大乘求證的方法
三、 禪宗概要
(一) 有關禪宗的史跡
1. 禪宗所謂的“教外別傳”
2. 禪宗的禪
3. 達摩大師初傳的禪宗
(二) 初唐以前禪宗開展的影響
1. 關于六祖的開悟
2. 關于“不思善,不思惡”的問題
3. 關于“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的問題
(三) 唐初禪宗興盛的大勢
(四) 研究禪宗的幾個鎖鑰
1. 時代方言的注意
2. 幾個重要術語的了解
(1) 禪宗語錄
(2) 禪宗機鋒
(3) 棒喝
3. 研讀禪宗典籍的重點
4. 必須具備禪學與文學的素養
(五) 禪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1. 禪的目的與涅?
2. 宋元以後注重參禪的禪風
(1) 參話頭與止觀、禪那的關系
(2) 看念頭
(3) 參話頭
3. 元明以後禪宗的三關界說與參禪的境界
(六) 禪宗與理學的關系
(七) 禪宗與中國文學 
1. 隋唐以後文學意境的轉變與禪宗 
(1) 詩
(2) 詞曲
(3) 小說
2. 禪與文學的重要性
(1) 禪師與詩
(2) 宗教與文學
四、 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的精神
(一) 佛教原始制度的簡介
(二) 禪宗叢林制度的由來
  1. 叢林的規模
2. 叢林的風規
3. 叢林以修持為中心的禪堂
4. 叢林與中國文教
結論
道家與道教
一、 道家學術思想與黃老、老莊的淵源
二、 隱士思想與道家
三、 方士的學術與道家
四、 關于道家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
五、 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
六、 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七、 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
八、 道教
九、 道家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出版說明 
前言
第 一 部 分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一章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二章 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第三章 密宗的神秘 
——近于神人之間的龍樹
第四章 密宗理論之依據
第五章 人身的內密
第六章 聲音的奧妙
第七章 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第八章 意密與佛學理論之依據
第九章 意識的神秘之研究
第十章 從世俗到出世 
——談意密與觀想
第 二 部 分 
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 三 部 分 
道家學術思想與佛家密宗文化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出版說明
前言
附錄︰ 修定與參禪法要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近兩年來,政大教育研究所經常每周舉行學術講演一次。講演的範圍,甚為廣泛。舉凡與教育有關的各種問題,如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心理等無不涉及。我的意思,就是希望研究所的同學,能夠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不要專在教育本身這門學問內兜圈子。因為教育與任何方面都有密切的關系,我們對宇宙、人生、社會了解愈多、愈深,則對教育問題看得愈客觀、愈真切。

不過,教育究竟系以“人”為主體。也可以說,教育來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精神交感作用。故欲求教育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必須施教者自身先具有高尚的人格。我國古來之所以特重“人師”與“身教”,理即在此。

基于這種原因,所以教育研究所計劃從本學期起,在一般性的學術專題講演以外,開始舉行一系列的“宗教哲學”方面的專題講演。就今日對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各種宗教,敦請大家平素所最敬佩的宗教家或富有研究的學者,作若干次專題講演。我並非要研究所的同學將來成為某一宗教的信徒,而只是希望各同學在听過講演之黑,對其立身治學能獲得在一般學問中不易獲得的啟示和見解。

我自幼生長在一個宗教氣氛非常濃厚的家庭中,但迄今我尚非任何一種宗教的教徒。雖然如此,我總覺得一個人能夠多讀幾本宗教書籍或多听幾次宗教講演,一定在有形或無形中,可以得到不少的益處。

目前社會上,由于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若干人常不免一味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但以個人收入有限,而物欲無窮,遂產生種種不良的風氣。對于造成這種不良風氣的少數不肖分子,固須“齊之以刑”;但就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來講,則“道之以德”,似更為重要。

關于“道之以德”的方法,自然應該加強學校的倫理教育;但在倫理教育之外,如果對一般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能于其生命中多少灌輸一點宗教的意識,使他們性靈上得到一種啟示,從而了解人生不僅要注意物質生活,而且更要重視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的滿足,常須仰賴于外力;精神生活的滿足,則可求之于內心。一個具有高度宗教修養的人,不但不屑措意于世素的榮辱得失,聲色貨利;甚至對最重要的生死關頭,也都看的很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