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人類學雖然是20世紀一門世界性的顯學,像「藝術人種志」Arts Ethnography)、「人種學藝術」(Ethnological Art)、「音樂人類享」(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和「舞蹈人種學」(Dance Ethonlogy)之類的術語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知識界也已相當流行,但是,明確而飛系統地從事學科意義上的「藝術人類學」(The
Anthropology of
Art)總體性建構,大約還只是最近20年間的事。特別是20世紀80三代初萊頓(R.Layton)的《藝術人類學》、伊塞爾(W.Iser)的《走向文學人類學》和90年代哈徹(E.P.Hatcher)的《作為文化的藝術:藝術人美學導論》等重要論著的問世,使學科意義上的藝術人類學建構蔚然成風,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我國,隨着80年代「美學熱」的興起、類學學科的重新宣傳和提倡,以及90年代末「中國藝術人類學研究全9的成立,我國學界對建構藝術人類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呼聲也日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