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

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
定價:288
NT $ 251
 

內容簡介

弗蘭克作為當今世界最負盛名的左派學者之一,對于東方世界做出許多不恰當的推崇。他認為,我們在其中生活的這同一個世界體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我們並沒有生活在一個和五百年前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體系里。從這一點來說,弗蘭克實際上否認了“現代性”的存在。弗蘭克更進而認為資本積累過程幾千年來在世界體系中一直發揮主要作用。被理解作一種現代生產方式、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文明的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或者說用弗蘭克自己的話來說,它不過是一個編造出來的“歐洲中心主義神話”。這樣,在弗蘭克那里,資本主義的合法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

讓人吃驚的是,弗蘭克認為從航海大發現直到18世紀末工業革命之前,是亞洲時代。確切地說,這個時代中國和印度是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心。歐洲之所以最終在19世紀成為全球經濟新的中心,是因為歐洲征服了拉丁美洲並佔有其貴金屬,使得歐洲獲得了進入以亞洲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的機會,使歐洲有可能站在亞洲的肩膀上。如果我們考慮到他的激進的左翼立場、考慮到他曾經在拉丁美洲打過游擊,他有這樣的觀點便是毫不奇怪的。

本書選七八十年代以來國外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學術代表作譯介給國內讀者。既重視國外名家新近之作,也盡力發現國外學術新銳的開山之作;既收入討論常提常新問題的作品,也收入所述問題具有前瞻性、面向新世紀的作品。
 

目錄

重構全球主義的世界圖景
序言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第1章 導論︰真實的世界歷史與歐洲中心論的社會理論
1.整體主義方法論與對象
2.堅持全球觀念,反對歐洲中心論
(1)斯密、馬克思和韋伯
(2)當代的歐洲中心論及其批判者
(3)經濟史學家們
(4)近期社會理論的局限
3.一種全球經濟視野的輪廓
4.對阻力和障礙的預見與辯駁
第2章 全球貿易的旋轉木馬(1400年—1800年)
1.世界經濟的導論
(1)13世紀和14世紀時的前身
(2)“哥倫布交流”及其後果
(3)世界經濟中某些被忽視的特點
2.世界勞動分工和貿易平衡
(1)全球經濟的圖示
(2)美洲
(3)非洲
(4)歐洲
(5)西亞
奧斯曼帝國
薩菲王朝時期的波斯
(6)印度與印度洋
印度北部
古吉拉特和馬拉巴爾
科羅曼德爾
孟力口拉
(7)東南亞
群島和島嶼
大陸
(8)日本
(9)中國
人口、生產和貿易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
(10)中亞
(11)俄國和波羅的海地區
(12)對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的總結
第3章 貨幣周游世界,推動世界旋轉
1.世界貨幣的生產與交換
(1)全球大賭場的微觀和宏觀吸引力
(2)在全球大賭場中的交易和賭博
(3)數字游戲
白銀
黃金
信貸
2.贏家如何使用他們的金錢?
(1)囤積說
(2)貨幣計量學中的通貨膨脹和生產
(3)貨幣對拓殖和生產擴張的促進
印度
中國
亞洲其他地區
第4章 全球經濟︰比較與聯系
1.數量︰人口、生產、生產力、收入和貿易
(1)人口、生產和收入
(2)生產力和競爭力
(3)1400年一1800年的世界貿易
2.質量︰科學與技術
(1)貶低亞洲科技的歐洲中心論
火炮
造船業
印刷術
紡織業
冶金、煤炭和動力
運輸
(2)世界的技術發展
3.機制︰經濟和金融制度
(1)亞洲和歐洲的制度比較與聯系
(2)全球的制度聯系
印度
中國
第5章 橫向整合的宏觀歷史
1.同時性不是巧合
2.研究橫向整合的宏觀歷史
(1)人口一結構分析
(2)有一個“17世紀危機”嗎?
(3)1640年的銀貨危機
(4)康德拉捷夫分析
(5)1762—1790年康德拉捷夫“B”階段︰危機和衰退
(6)一種更廣闊的橫向整合的宏觀歷史?
第6章 西方為什麼能夠(暫時地)勝出?
1.是否有一個長周期的滑行軌道?
2.東方的衰落先于西方的興起
(1)印度的衰落
(2)亞洲其他地區的衰落
3.西方是如何興起的?
(1)爬上亞洲的肩膀
(2)技術變革的供給與需求
(3)資本的供給與來源
4.一種全球經濟的人口解釋
(1)一個人口經濟模式
(2)一種高度平衡的陷阱?
(3)有關1500—1750年的證據
(4)1750年的轉折
(5)對這種解釋的質疑與修改
(6)印度、中國、歐洲和整個世界的轉變
印度
中國
西歐
世界其他地區
(7)關于過去的結論和對于未來的意義
第7章 歷史研究的結論和理論上的意義
1.歷史研究的結論︰歐洲中心論皇帝沒穿衣服
(1)亞細亞生產方式
(2)歐洲特殊論
(3)究竟是歐洲的世界體系還是全球經濟?
(4)1500年︰連續還是斷裂?
(5)資本主義?
(6)霸權?
(7)西方的興起與工業革命
(8)空洞的概念與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2.理論意義︰從一種全球視野看
(1)整體主義,還是部分主義
(2)共性和相似,還是特性和差異
(3)連續性,還是不連續性
(4)橫向整合,還是縱向分割
(5)周期,還是直線
(6)能動性,還是結構
(7)一個世界經濟果殼里的歐洲
(8)文明沖突的無政府狀態中的“聖戰與麥克世界”
英文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這是一部極具挑戰性的重要著作。它對1500年以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作了一個氣勢恢宏的論述。作者安德烈‧貢德‧弗蘭克把中國置于亞洲的中心,把亞洲置于全球經濟的中心。他認為,中國需求白銀,歐洲需求中國商品,這二者的結合導致了全世界的商業擴張。與學術界多數人的通常看法不同,在他的分析中,中國在工業革命前的經濟史中佔據著極其突出和積極的地位。為了闡述他的觀點,他廣泛利用了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亞洲和歐洲經濟史的專家的最新成果。

對于中國讀者,他的闡述並非全是新鮮的。中國和日本的明清經濟史專家早就認識到中國的農業經濟自1500年起越來越商業化了。但是,雖然他們之中許多人意識到商業的成長,他們卻依然尋找使中國的發展與歐洲的發展迥然不同的關鍵性差異,因為歐洲的商業擴張之後發生了工業革命,而中國沒有。與這種觀點相反,有些西方學者已經開始認為,在這兩個廣闊的地區,共同點可能多于不同點,其中包括商人組織的發展,交通網絡的擴大和改善,農業生產的改良,手工業的擴大。弗蘭克比其他學者走得更遠,提出一個必然會引起爭議的論點︰中國經濟具有比歐洲經濟更大的生產力。由于他引用的資料有限,這個標新立異的論點還有待進一步論證。即使作者所描述的中國在經濟上優于歐洲的圖像僅僅獲得部分的證明,即使這種說法遭到否定,1500年以後歐亞許多地區之間的商業擴張運動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論證,並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

弗蘭克從最新的學術研究中收集了有關亞洲許多地區可與歐洲相媲美的商業變化以及農業和手工業進步的大量證據。但是,他最關注的並不是這些相似的變化。在他看來,他在白銀貿易中看到的商業擴張運動中的聯系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白銀貿易是指歐洲為獲得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商品而支付白銀所導致的貿易。弗蘭克不滿足于對有關世界各地經濟增長的學術成果作一簡單的綜合。他更感興趣的是對1500年以後全球經濟的形成過程作出一個論證。他關于世界經濟聯系的基本觀點是十分簡單的。歐洲人渴望獲得中國的手工業品、加工後的農產品、絲綢、陶瓷和茶葉,但是沒有任何可以向中國出售的手工業品或農產品。而中國在商業經濟的擴張中似乎對白銀有一種無限渴求。16世紀和18世紀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照理會引起通貨膨脹,但實際上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有能力吸收更多的白銀,擴大手工業者和農民的就業和生產。弗蘭克還闡明了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對于歐洲的發展有何重要作用。如果沒有中國的這種需求,我們很難想象西班牙的白銀生產是否有利可圖。但是,如果中國不需要白銀,歐洲人就不可能習慣性地消費如此之多的中國商品。

弗蘭克的這部著作向這樣一種流行觀念提出挑戰︰歐洲經濟的優勢至少是從1500年開始的。弗蘭克本人曾經是解釋這種歐洲優勢的兩大學派之一的一個重要代表。他在世紀70年代發表的論著中考察了歐洲與拉美國家的關系,指出歐洲的發展與拉美的低度發展緊密相關,這兩個地區之間形成了一系列不平等的經濟關系。所謂“低度發展的發展”理論成為一種影響很大的有關歐洲和拉美之間經濟關系的觀點的核心。另外一種解釋歐洲優勢的重要學派更強調歐洲人在歐洲地區的實踐活動的特殊性。在過去幾十年中,這種思路獲得新的支持者。西方研究歐洲經濟史的專家通過大量的論證說明,工業革命源遠流長,起源于一系列日積月累的經濟變革。但是,他們不再熱衷于證明被他們視為歐洲特有的實踐活動確實始終是獨一無二的。總之,一方面,弗蘭克早期的著作認為,自1500年前後,歐洲支配的全球經濟不斷地擴展;另一方面,更大量的學術研究則主張,歐洲因自身的特殊性而在1500年以後在經濟上與世界其他地區分道揚鑣。

弗蘭克現在向這兩種觀點發出挑戰。他把亞洲、尤其是中國置于1500年以後經濟發展的中心地位,從而“扭轉”(re-orlent)了我們觀察經濟變化的視角。但是他並不滿足于此。他想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優勢被工業革命後的歐洲所取代,從而進入眾所周知的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明顯不同的現代時期。在他的論證中,技術變革服從于需求的程度;中國以及整個亞洲對節約勞動力的技術需求不高,而歐洲人發展了這類技術,為的是更具有競爭力。他在結束這部著作時暗示,最近一段時期亞洲經濟的復興正在使這一地區恢復它在工業革命之前所擁有的那種優先地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