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城鎮化》第五輯,主題定為「城市邁向更新時代」。城市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經歷更新、改造的新陳代謝過程。正如芒福德(Lewis
Mumford)指出,城市如一個有機體,就像有生命一樣,因此也會面臨疾病和衰落、甚至死亡。因此,城市更新就成為城市生長過程中自我調節的重要環節。西方的城市更新伴隨著城鎮化發展而出現,二戰以後城市更新議題從1950年的「城市重建」(reconstruction),到1960-1970年代的「城市更新」(renewal),到1980年代的「城市再發展」(redevelopment),再到1990年代以後的「城市再生」(regeneration),更新的目標、重點隨著城市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而相應產生變化。當前,西方經濟和物質層面的更新成為基礎性內容,社會融合和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焦點,涉及抑制城市衰落、活化消極環境、創造發展機會、鄰里社會結構保護和社區自我更新能力培育等多方面。同時,受后工業化消費城市空間轉型的影響,小規模、漸進式的更新方式更加有助於特色空間的塑造。
我國的城市更新曆程有其複雜性、特殊性。改革開放四十年,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由住房、設施等供給不充分到新區擴張大建造,如今進入了城市設施供給均衡、空間品質提升的系統更新年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從強化城市規劃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營造城市宜居環境等方面對城市更新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同時處於轉型期的眾多城市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嘗試建立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城市更新路徑。城市工業空間的再生產、居住環境的改善、歷史空間的復興以及消極空間的積極改造等眾多更新議題的交織體現著城市更新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可以說,我國的城市已邁入更新時代。因此,有必要以「城市更新」這一時代性要求作為命題,一同推動城市更美好發展。